城区财政审计经验交流材料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促进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的客观需要。对财政审计规律认识逐步深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对财政审计工作实践的全面总结。那么,财政审计大格局框架下,财政审计究竟审什么。如何审。值得研究和探讨。下面结合城区财政审计的特点,谈谈在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下如何更好的开展城区财政审计。
一、探索审计创新
要适应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需要。探索创新审计方法。审计人员首先要开拓审计思想。
探索由常规性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一突出绩效审计.
否遵循了增收节支原则,否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标准、范围、定额征收与使用;二是正确评估财政收支的效率性。各项收入是否应收尽收,进一步加大绩效审计的力度。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正确评估财政收支的经济性。各项收入与支出结构是否合理。财政审计应在坚持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基础上。各项支出是否及时拨付到位,追加预算是否及时等;三是正确评估财政收支的效果性。各项资金收入与支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存在挪用、挤占、闲置浪费情况等,财政审计力求做到真实、合法、绩效三位一体。
探索由执行环节审计向决策、执行等环节审计转变。二强化决策审计。
筹集与分配资金是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可归纳为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的决策权与执行权。财政审计应重点关注预算编制、调整与执行情况,集中体现为财政预算编制及其执行两个主要环节。加大对财政决策权、管理权、使用权的监督,通过对预算编制及调整的审计,可以发现预算编制与调整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否存在随意调整与分配不公正现象,从源头上制止和纠正财政收入与分配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规范财政资金分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探索由反映单项审计信息向反映综合性审计信息转变。三加大成果反映。
财政审计应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有意识地上升到宏观经济管理的高度进行分析,加大审计信息综合分析力度。同时注意对审计中发现的单个的零星的原始的审计素材进行综合性加工。力求从苗头中发现倾向性、个性中关注普遍性、动态中把握规律性,撰写出份量重、价值高、宏观性强的综合性审计信息,推动财政审计成果反映上层次、上台阶。
探索由“账本审计”传统审计方法向现代综合性审计方法转变。四加强综合审计。
现阶段。办公无纸化进程明显加快,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办公自动化在政府及其部门得到广泛应用。财税银企联网、信息资源共享已成为一种趋势,并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财政审计必须适应这一变化,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审计方法,逐步实现由“账本审计”传统审计方法向以计算机审计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综合性审计方法转变。利用信息化系统,对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转换、审查、归纳与综合,最终实现对政府及其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和执行政策情况的综合评价,揭示这些部门在依法行政或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及存在隐患,此基础上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其加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整合审计资源
大格局下的财政审计。抓大放小,要求跳出财务收支和部门审计的模式。侧重宏观审计目标,注重全局性、整体性和效益性,把握总体、揭示微观问题的基础上,从中审查分析出带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从根源上剖析查找原因,从完善机制上提出审计建议。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整合审计资源,形成全局审计“一盘棋”工作格局,集中国家审计力量做大项目,同时联合社会审计力量参与具体项目审计,以缓解国家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
(未完,全文共5934字,当前显示14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