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级换届选举的调研报(区委办张轶)
村级换届选举调研
自1998年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正式颁布施行,农村全面实行了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班子。这是我国农村政治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解放,文化水平较高,年富力强,敢于率先致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能人作为村级组织的负责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就难以贯彻落实,基层组织就难以得到发展和巩固。如何选出一批能做事情,会做事情,愿意做事情的村级组织负责人,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基础是否稳固。近期笔者对部分乡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多方听取的意见,对换届选举工作难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对将要展开的换届工作有所指导。
一、存在的难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选一个好的村干部难度加大,后备干部极度缺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利益驱动,农民的经济活动出现了多样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经商农民的日益增多,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发家致富。笔者对随机抽样的20位18岁以上村民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2位村民外出谋生,他们一年几乎只有春节回家,有少数已有几年没有回家。留在村中的几乎全是老人、小孩。在老年人中,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有少量留在家中的中年人,他们基本都是拥有一定技术,能够靠技术取得收入的能干人。后备干部严重匮乏,没能力的人想当村干部但干不了,有一定能力的合适人选又大多不愿意干,使选一个好的干部难度在不断地加大。
(二)、村民的选举参与度不高,少数村民法制观念淡薄
村民对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尊重,根本不把选举当作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村民的参与度不高。有相当的村民对村委会的选举始终持一种无所谓甚至漠不关心的态度;对于到会场投票选举,他们或者借故不去参加,或者很随意地请别人代为写票投票;还有的根本不参加。在上届选举中,一些村为保证参选人数,采取参会有纪念品,给小组长按参会人数发放奖金等多种办法,才保证参会率达到选举的要求。此外还有少数村民法制观念缺乏,在行使个人权力时从个人出发、从眼前利益出发,选举时乱拉关系乱承诺,并肆意诽谤他人。
(三)、选举技术存在不足,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选举中存在一些技术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委托投票真实意图确认欠缺。许多在外地务工的选民把自己的一票委托给他人即完事,至于投谁的票则不再过问,即使交代了投票的意愿,事后也没有去查证的。有的根本不委托,直接交于选举工作人员临时委托人员,委托投票很大程度上成了被委托人意志的体现。二是流动票箱使用管理监督欠缺。有的村抽调能领会“组织意图”的人担任流动票箱的工作人员,他们在登门接受选民投票时,不尊重选民意愿,或指选或诱选,代写选票自作主张。以上种种技术问题,往往使结果偏离多数选民的意愿。
(四)、部分干部认识有待提高,放权还不够充分
在乡镇领导干部中,有部分人怕给农民的自主权越大就越不好管,给基层工作增加难度,宣传力度不到位;怕少数宗派矛盾复杂的村会因村民直选造成矛盾激化,产生新的矛盾隐患,选举遮遮掩掩,公开化不到位;怕新当选的干部“不服管”,与乡镇、村党组织对着干,多少有些长官意志、暗箱操作,民主性不到位。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村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
(未完,全文共7029字,当前显示13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