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凉州区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汇报(新疆考察团)3.19

围绕重点治理

强化措施落实着力推进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凉州区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主线,以发展节水农业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围绕扩大规模、优化布局、提高质量、创立品牌、培育龙头、开拓市场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全区设施农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基本区情及设施农业发展背景

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辖38个乡镇,448个行政村,3779个村民小组,

19.7万农户,总人口102.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5万人。总土地面积50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6.6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83亩(农业人口人均)。年均降水量161毫米,年日照时数达到2968小时,年均气温7.7℃,平均无霜期155天,具有干旱少雨,光热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有利于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2009年,全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68.47万亩,粮食总产量60.65万吨,蔬菜产量120万吨,肉、蛋、奶总产量达8.68万吨,全区农业增加值达32.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08元。

高效设施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它包括设施蔬菜、花卉、食用菌和设施养殖等范畴。设施农业在我区上世纪七十年代主要以中、小拱棚和阳畦式韭菜棚的形式引入发展以来,一直以春提前、秋延后栽培为主要形式。1993年,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在我区的高坝、武南等乡镇率先引进示范成功后,以其高投入、高效益、反季节生产,适应我区的长日照,阴雨少的独特气候资源的特点,在我区迅速发展开来,使我区以日光温室为主设施农

1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天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积雪减少,石羊河流域来水逐年下降,以及流域内人口迅速增加,下游过度开垦,无节制开采地下水等因素,导致本流域生态急剧恶化,沙漠化速度加快。因此,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建立节水型生产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为我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节水增收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现状及特点

在全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建节水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凉州区以深入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为契机,以建成西北重要的反季节瓜菜生产供应基地和全国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结构调整、关井压田、节水灌溉和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原则,探索出台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健全技术服务体系,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大力开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建设,使全区设施农业自2006年以来连续4年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截止目前,全区设施农业面积累计已达11万亩,设施农业已成为我区农业节水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我区成为全省重要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肉类供应基地和国家“西菜东运”生产基地。主要特点是:

1、生产规模稳步扩大。全区已累计建成日光温室7.56万亩,拱型温室0.42万亩,养殖暖棚3.37万亩。生产区域从城郊、平川井水灌区向远郊、河水灌区和山旱区扩展,现已覆盖全区38个乡镇。全区设施瓜菜总产量42.6万吨,实现产值9.38亿元,农民人均可从日光温室获得纯收入760元以上。牛、猪、羊存栏量分别达到31.4万头、69.4万头、85.5万只,出栏量分别达到11.25万头、82.1万头、45.2万只。我区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省牛羊产

2业大县


(未完,全文共5499字,当前显示14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