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专委会量化模式经验交流
人民政协组织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活动,大多是通过各专门委员会的具体工作来实现。专委会是政协工作的重要阵地,专委会建设是政协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专委会工作的水平、质量是衡量政协履行职能成效的一个关键要素,关系到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但从目前的工作实践来看,专委会的工作范围、深浅层次、任务多少无约束性规定,工作的潜力发挥不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缓慢。因此,专委会如何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中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量化模式和评估模式,是当前政协工作适应新形势要求,实现理论和实践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建立专委会工作量化模式的依据,是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核心;以专委会组成人员的有效工作时间和经费保障为条件,从而落实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确保政协的基础性工作不缺位,有规律,有创新。专委会工作的量化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调查研究工作量化模式。政协是协商机构、议政机构、监督机构,调查研究为协商、议政、监督提供依据。因此,政协的调查研究在课题的内容选择,调研的广泛与深入,材料的分析与提炼等方面应有一定的规范。调研前,要与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了解该课题的现状进而确定方案;调研中,要采取听汇报看材料、深入现场察看、抽样调查个别走访等方式。将各方面的情况汇集加以论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则更为准确。从改进调研工作及调研工作量、时间经费和组成人员结构因素考虑,专委会的调研课题一年完成2至5个较为适度。多了难以保证质量和水平,少则没有充分发挥优势和尽到应有的责任。
(未完,全文共2142字,当前显示6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