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城市生态环境调查
名词解释
1、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包括资源,技术,污染
2、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
3、水污染综合整治。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4、环境效应。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的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的响应。
5、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生物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的界面所组成的。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所以称之为生物圈。
7、人类生态系统。是指居民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改造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8、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9、城市污染源。指城市内产生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的设备、装置、场所和单位。
10、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11、信息传递(信息流)。指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及生命成分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形式。
12、城市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利用域内外环境所提供的自然资源及其他资源,生产出各类“产品”(包括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的能力。
13、环境区划。是根据特定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指标体系把该区域的环境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地域单元的一项综合性的环境分类活动。
14、环境污染。是指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1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目的在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16、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17、能量流动(能量流)。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传递与转化过程。
18、城市污染综合整治。是从整体出发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拟定环境规划的基础上,采取防治结合、人工处理和自然净化结合等措施,以技术、经济和法制等手段,实施防止污染的最佳方案,以控制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19、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污染浓度逐渐下降,水体理化性质及生物特征恢复至污染物进入前的状态的过程。问答
1、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未完,全文共3950字,当前显示127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