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TTT培训师实用授课技巧学习心得与行动计划

[注册城市规划师]华翔:《绿道规划与建设》培训学习心得

1.绿道规划起源1.1中国古代绿道规划

中国古代绿道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代,当时在城市布局与筑城思想方面,已能采取顺应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山体、自然河道建造城墙与城壕,并且颁布了沿城壕外围必须植树造林的第一部法律;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管子已提出沿河岸造林能加固土壤,防止洪水侵袭;从隋代(581-618年)沿京杭大运河种植大量的柳树,到宋代沿杭州钱塘江河岸种植了10多排树木,这些都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所开展的大规模、有目的的绿道建设项目。而自秦代开始(公元前221年),至明代正德年间(1518年),在川西古蜀道上先后开展了8次大规模的行道树种植与维护,形成的随着古栈道、驿道延伸,林木茂盛的林荫古道——举世闻名的剑门蜀道“翠云廊”,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绿道。

1.2西方近代绿道规划

中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繁荣,绿道规划研究重点区域已从古老的中国转向西方。人们提出了“理想城市”建设模式,形成了轴线干道加规则广场的城市建设范式。如法国巴黎在此时期沿塞纳河建设的林荫大道,即是早期西方国家所建设绿道的典型实例。19世纪中期,奥姆斯特德(f.olmsted)等在美国波士顿地区规划了一条呈带状分布的城市公园系统,即通过林荫大道将城市公园联系起来,就像一条祖母绿翡翠项链环绕在城市周围。这是西方国家所公认的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比我国的翠云廊大约晚近2000年)。19世纪末,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建设模式,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在城市外围设置连续完整的绿带与放射状的绿楔,将城市与自然环境有机联系起来,以降低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早期绿道规划呈现围绕着沿河流、道路等线状分布的特征,功能上体现了其连通性与审美游憩价值,在生态价值方面仅限于为人们提供接近自然风景的机会。

1.3“绿道”概念的正式提出

“绿道”(greenway)一词1959年首次出现并被威廉.h.怀特(williamh.whyte)所用。但是,其正式提出还是在1987年的美国总统委员会的报告中。该报告对21世纪的美国作了一个展望:“一个充满生机的绿道网络„„使居民能自由地进入他们住宅附近的开敞空间,从而在景现上将整个美国的乡村和城市空间连接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一直延伸至城市和乡村”。此后,绿道概念开始被广为接受。绿道的规划和实施也开始大量出现。

英译绿道“greenway”分成两个部分。“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对于受人为干扰的景观而言,绿道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他们为人类的进入和游憩活动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它们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广义上讲,“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


(未完,全文共5235字,当前显示12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