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共滁州市委书记韩先聪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滁州市委书记韩先聪畅谈“大滁城”

发布日期:2010-08-11

访问次数:

1770字号:[大中小]

韩先聪,“大滁城”这一概念的首倡者及“大滁城”建设的决策者。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韩先聪畅谈了他梦想中的“大滁城”。滁州,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她西依琅琊山,东临清流河,好山好水赋予这座城市独有的灵气。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在这里留下著名诗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更在这里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古往今来,为数众多的历史名人和丰富的传统文化提升了滁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天的滁州,更秉承着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脉胳,谱写出“大滁城”建设的崭新篇章。

记者。韩书记,您好。滁州是一座文化古城,唐代诗人韦应物曾留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样著名的诗句,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更在这里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世人对滁州的印象似乎仍然只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城市”。您提出“大滁城”的概念,究竟是出于一

种什么样的考虑。

韩先聪。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来看,“东向发展”始终是一个不可动摇的重大战略方向;而从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来看,“城市化”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

要“城市化”,要“东向发展”,滁州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完全可以作为“东向”的“桥头堡”。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滁州的城市还不强,体量还不大,良好的区位优势还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桥头堡”的作用也就没有能真正体现出来。可以说,老天爷对我们是厚爱的,我们现在占据着的是一块宝地,如果我们据宝地而不为,那就无颜面对省委、省政府的重托,也无颜面对全市440万“江

东父老”的期盼了。

记者。刚才您谈到了“据宝地而不为”的问题,那么滁州为什么能被称为“宝地”。眼下滁州发展的“软肋”究竟又在哪里呢。

韩先聪。除了刚才你提到的滁州厚重的文化底蕴外,滁州的区位优势也非常明显。她距离江苏,确切地说,是距离南京很近,日益便捷的交通网络,使得滁州在“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发展中的角色无人可以替代。我们的人均土地占有量位居全省前列,工业储备用地非常充足,光是这个条件,周边不少城市就是很难具备的。另外,我们的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等也都在全省占据一席之地。像滁州这么好的地方,难道不应该被称为

“宝地”吗。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滁州虽是“宝地”,但她毕竟还是一座“地改市”的城市,确切地讲,她是个农业市。滁州的城市发展,较长时间里一直停留在小县城的基础上,是一种小县城的框架、小县城的思维和小县城的品位。我常常说“大树底下无大树”,事实也正是如此,举个简单的例子,滁州市民一年在南京的消费高达16亿元,而在本地却消费乏力。滁州紧邻南京,我们虽然有区位优势,但却没有竞争优势;虽然有产业基础,但却没有产业支撑。如果我们没有什么特长,我们的人才、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就会外流;如果我们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我们就会被排除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条之外。换句话说,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那就既“没人领着你玩”,也“没人陪着你玩”了,这将对滁州长远的建设和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而农村的改革则始于滁州凤阳的小岗村。作为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的地方,滁州人曾经给外界留下“敢为天下先”的深刻印象。韩先聪认为,“大包干”的精神,我们怎么评价、怎么赞美、怎么歌颂都不过分,问题是,今天的滁州人应该如何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大包干”

的精神。


(未完,全文共5666字,当前显示14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