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民科学素质研究

农业现代化之农民素质研究

----对津市市农民素质的调查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也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研究农民素质,对于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以津市市为例,用时5个月,深入到全市7个乡镇的19个村及涉农相关单位,就津市市农民素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进行了较为深入思考。

一、农民素质的现状

1、文化素质有所提升,但务农农民素质仍然不高。随着“普九”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全市乡镇农业人口总数119541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4.22%,初中文化程度占42.1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3.62%,平均受教育年限达7.5年,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19年,但真正意义上以土地为生存工具的务农农民文化素质并不高。一是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务农的少。2011年,全市普通初中毕业生3160人,继续学习的2911人;普通高中毕业生1587人,继续学习的957人,无一返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二是外出务出农民文化素质提升。目前,全市乡镇劳动力资源数75193人(男39673人,女35520人),外出务工

133063人,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就达11354人,同比增长了21.4%,占到农村高中文化以上总人数的41.4%,在家务农的劳动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6051人(占在家务农劳动力的38.1%),其中文化大革命时期毕业的占83.7%,由此可见,在家务农的劳动力是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文化素质整体偏低。

2、科技素质渐有提高,但实用技能仍显不足。目前,全市农村各种人才共5878人(平均受教育年限7.0年),比去年同期增长2.2%。其中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699人,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或“绿色证书”的专业技术骨干208人,农村种养能手、科技示范户、专业技术协会中的骨干2591人,具有一技之长并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能工巧匠1945人,为农村科技成果扶持、农产品销售牵线搭桥的农村经纪人435人。全市农村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43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212人。从人数看,虽然在不断增长,但也不可忽视,全市每20个农民才有一个实用技术人才,这严重制约了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针对农民实用技术提高的送技术下乡,每年开办各类培训班80多场次,培训人数上万人,但理解掌握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受训农民不到13%。据李家铺乡土桥村反映,去年8月,农业局技术人员到该村进行柑桔栽培技术讲座,受训农民83人,真正全面掌握的仅5—7人。

3、政策法制意识增强,但大都处于低下水平。通过走访、座谈、问卷形式,先后调查了167个农户,发现,一是对国家政策2了解较多,知晓中央连续出台了四个“一号文件”的占46.7%,知晓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占53.3%,知晓全面直补、良补的占94.6%,知晓国家、省、市通村公路补助资金的占100%;二是在法制上,知道遇到纠纷和伤害后可上访,也可请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从这个层面上讲,农民政策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有90%的农户认为,上访是当前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法律只是个辅助手段。同时,他们也认为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花费精力和财力维护自身权益的,当他们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选择忍气吞声。


(未完,全文共5640字,当前显示14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