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经济发展有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有关问题的思考
钟有林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051)
[摘要]县是我国最为稳定的行政层次,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济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实践中县域经济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究竟什么是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有哪特点,它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地位用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尚无明确的界定。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县域经济的含义、基本特征、作用和本质作出了阐述。关键词:县域经济理论思考
秦制郡县,汉承秦制。秦汉以降中国两千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史上,县级政府一直是政权系统的最基本单位,县城也是一个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县域经济的提出并引起广泛关注,还是八十年代政策开放以来的事。
八十年代初的三项宏观改革政策,是县域经济成之为一种经济现象的前提。当时推行的“利改税”、“拨改贷”和财政分级承包“责任制”,客观上构成了“部门经济”、企业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划分。一是利改税。让各经济主管部门根据所占有的国家在工业化原始积累时期集中控制的全民资产的份额,确立留成和上交,部门资本及其效益的差别化,条块分割的“条条专政”由此而生。二是拨改贷。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拨款改为银行对企业贷款。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企业在还清银行利息后形成的资产实际上应归企业内部全体职工所有,但名义上仍统归为国有的不对此厘清,则国企政策即使走得下去,也会丧失企业职工的支持。三是财政分级承包。以中央一个政府财政,一本帐“统收统支”改为当时包括乡镇级约8万个地方政府都建立财政。一方面调动地方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地方有了加速开发资源发展地方经济的极大热情。正是这一政策,使八十年代几乎成了地方县以下经济唱主角的年代,一度热闹非凡的“百强县”即是全豹之一斑[1]。
一、关于对县域经济含义问题
我们这里讲的县域经济属应用经济学中区域经济学的分支。现实中,人们使用的县域经济,在不同场合,据不同需要或不同理解,其含义是有差别的。
从范围上看,广义的县域经济是县域范围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包括理论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潜在生产能力、生产竞争力、创新力等;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生产要素的组合关系。狭义的县域经济是以县级经济区域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2]。
另一方面,从经济上看,县域一般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由经济地理特点决定的工业部门经济为支柱,同时兼有金融业、商业、服务业、信息业等非农业部门经济以及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实体;非农业企业和与县域经济密切相关的实体主要集中在县域的城镇型建制镇、非城镇型建镇镇和集镇;县城内的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对经济运行及其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力。可见,县域经济是县这一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多种经济活动交织而成的经济有机体。从产业结构上看,县域经济是包括
一、
二、三产业比较齐全的区域经济;从空间结构上看,县域经济是以城镇经济为中心,以集镇经济为纽带,以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从组织层次上看,县域经济包括城镇型建制镇经济、集镇经济或非城镇型建制镇经济、乡村经济、企业经济或家庭经济等;从所有制形式上看,县域经济包括国民经济、集体经济、个体
(未完,全文共5582字,当前显示13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