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12345”发展战略引领新经开腾飞

核心提示

2010年7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让重庆经开区回归到她的发祥地——南岸,赋予其承接两江万亿工业板块、引领江南万亿工业板块、带动重庆东南片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使其继续发挥经济增长引擎作用。

根据市长黄奇帆在经开区、高新区移交工作暨动员大会上的要求,经开区重新组建是“重打鼓、另开张”,是三次创业;要力争用5年时间,跻身西部同类园区前列;用10年时间,跻身全国同类园区前列。

重庆经开区从此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开新一轮发展步伐,跨入新腾飞、新跨越时期。

走进重庆经开区,在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下,一座座明亮整洁的现代化厂房,宛如璀璨夺目的珍珠,镶嵌在这片生机蓬勃的土地上。迎风飘扬的五彩旗帜,通向远方的平坦大道,拔地而起的高楼华宇……

一年来,这里留下了默默耕耘的辛勤汗水,见微知著的深邃目光,奋发有为的慷慨长歌——重庆经开区这个“白手起家”的创业先锋,以她与生俱来的气场和祖国母亲的滋养,以它求新进取的精髓和灵魂,完成了一次次成功的跨越。

“三次创业”的勇气和智慧

重庆经开区早在1993年即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是重庆最早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中国西部地区设立最早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重庆经开区用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时间从筹建到发展壮大,出色完成了南坪地区9.6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任务,完成了其第一次创业;用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奋斗,将发展重心从南岸区转向北部新区,推动了83.7平方公里的跨越发展,完成了其第二次创业。

2010年7月,重庆市委、市政府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为经开

区在茶园城市副中心(茶园新区)划定了总面积达59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赋予了经开区承接两江万亿工业区、引领江南万亿工业走廊、带动南岸区和主城东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使经开区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展开第三次创业。

如何再创辉煌。如何用好用足用活“国字号”金字招牌。如何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激发经济开发区的无限动力和活力……这些,没有一样不考验新经开人的智慧。

经开区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科学制定了“12345”发展战略——

围绕1个目标:围绕将经开区建设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级开发区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实现投产、在建和招商项目产值2000亿元,其中实际投产项目产值1000亿元。立足2大定位: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港口开放基地”两大定位,打造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高端产业集聚地。做强3大产业:做强现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完成4大任务:到“十二五”末,拓展区可建设范围内土地整治基本完成,基础设施配套趋于完善,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推进5区建设:1年打基础、3年上台阶、5年见成效,10年内把经开区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的先导示范之区、高端产业之区、临港生态之区、开放创新之区、和谐幸福之区。

业内人士认为,“12345”发展战略不仅契合了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对经开区“跻身西部与全国同类园区前列”的要求,还与黄奇帆在经开区、高新区工作汇报会上指出“老牌开发区要重振雄风力争上游”的观点不谋而合,是引领新经开区腾飞的发展战略。


(未完,全文共5539字,当前显示13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