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农村垃圾治理问题调查

两型社会建设中园林的地位和作用

武汉市洪山广场管理处林威

武汉市作为一座滨江滨湖之城,城市内山水资源丰富。近些年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二零零六年武汉跻身“国家园林城市”,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更高层次目标,即二零二零年全市将形成“两轴两环、六楔入城”的绿化景观格局,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6.8平方米,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45%,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目前,阶段性成效初显,今年四月武汉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在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凸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水乡林城、生态武汉”的观念深入人心,如何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找准行业定位,发挥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是全市园林绿化行业亟需破解的行业新课题。

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林绿化新理念的定义和核心内涵

园林绿化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基础,是城市唯一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改善城市生态、优化人居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担负城市防灾减灾等多重功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林绿化的核心内涵是以资源节约为前提,以环境友好为目标,立足于资源节约,引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实行生态和保护优先,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建绿,将生态资源保护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的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园林绿化的最大效益。“资源节约型”在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中,表现为要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健康持续发展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获取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环境友好型”在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中,表现为按照充分展示现状资源和解决共存矛盾的原则,尊重客观条件与科学规律,保护性恢复和优化生态架构,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破坏影响。二者总体要求是:规划时树立“保护就是最大的节约”的意识,建设实施中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的意识,技术操作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行“适地、适树、适时、适量”绿化原则,管理维护方面树立管理是“创造和积累财富”的意识。

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林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未完,全文共3088字,当前显示101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