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郴州市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乡村的文化事业发展也与其经济发展一样,普遍滞后于城镇,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甚远。笔者通过为母亲举丧期间的观察,以及对部分乡村文化现状的调查,试图对乡村文化事业、特别是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建设乡村对策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笔者回到阔别20多年的故乡,陪伴高堂老母渡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并送她老人家上山归祖。故乡是郴州市永兴县一个叫“墨水”的山村,“要想墨水到,四方要爬坳,雨水留不住,泉水地下逃”,是个十年九旱的“没水”地方。祖先忌讳“没水”,又难以割舍风水宝地,故谐其音,取了一个充满文化色彩的美名——“墨水”,对穷山恶水的乡村寄托美好的希望。墨水村共有420多户烟灶,1800多口人,农民人平纯收入2815元,在全国应该处于中等生活水平。在短短的20天,笔者目睹故乡似是而非、深沉厚重、复杂多层次的文化现象,引发出一些沉重的思考。

思考之一。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强烈碰撞。

一、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折射出新旧文化的鸿沟。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墨水村半数以上的农民建设了新民居。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民居与铭刻传统文化的旧民居形成鲜明的对比。新旧建筑所表现的风格和文化内涵,深深地打下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烙印。然而,某些方面与其说是进步,还不如说是倒退。一是民居建设的有序和无序。旧民居体现了“君臣父子”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前栋不得高于后栋,超高便是欺祖;长幼次序分明,次序混乱视为乱伦。新民居则充分显示出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单家独院,朝向不一,高矮不论,个性突出,打破了传统民居文化的统一性和严谨性。二是感情的亲近与疏远。传统民居基本上是一个姓氏一个村庄,一个村庄一统天下,乡亲们生活显得和谐相处、亲密无间;新民居一道道围墙隔断了彼此往来之路,淡化了亲情氛围,影响了和谐性。三是环境资源的负面效应。新民居因规划滞后、建设无序,土地占用量急剧增加,且为良田沃土。墨水村建设同样面积的新民居,比及传统民居至少增加用地30%以上,造成了乡村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不仅如此,因新民居建设缺乏整体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面大,管理措施不完善,农机农械农具乱堆乱放,生产生活废水废气废渣乱排,有机废弃物处置不科学、处理不完全,致使农村卫生环境十分恶劣。与此同时,旧民居因其居住人口急剧下降,逐步成为“空心村”,甚至成了家禽家畜的饲养场所,因而与新民居一同构成“双重污染”和“双重浪费”。


(未完,全文共6100字,当前显示104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