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回顾中国医改30年历程

本文对改革开放前的医疗卫生建设做了简单回顾,重点回顾和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医改30年历程,梳理了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文献和重大举措,反映出对卫生医疗领域认识不断深化和探索的过程,勾勒了中国特色医改的历史轮廓;简明扼要总结了医政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得出的经验,从改革措施的效果和对企业医院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体制性问题;从宏观制度构建的角度归纳出医改的基本经验,认为医改的实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按照卫生和医疗的特殊规律来构建相应的体制和政策体系;运用swot分析邢矿集团总医院在新医改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最后提出了在新医改背景下邢矿集团总医院的发展战略。

长期以来,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经常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丰富而具体的内容。1998年开始推行“三项改革”,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2000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就“三改并举”进行部署。在这期间,有关部门对中国医改的构成以及具体内容进行探讨,以期界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改范畴,2007年1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四大基本制度,即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卫生医疗领域的“四大体系”,即“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大体系”的提出不仅系统总结了以前的研究,还为今后的改革构建了崭新的框架。长期以来,由于对医疗领域的范畴没有明确界定,甚至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两类不同性质的领域也没有明确划分,相关部门职能和政策界限模糊,因此本文回顾论述时依照不同时期惯例,对不同领域不作严格区分,但在分析讨论时,尽量将问题置于“四大体系”框架中分析。

第一部分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进程回顾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卫生和医疗两部分,但是由于历史上一直没有明确的区分,所以本文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回顾,而医院改革则作为本部分的主要线索。按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点,结合医疗改革的实际进展情况,笔者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划分为四个阶段,并逐一分析每一阶段的社会经济背景,改革进程及阶段特点。第一阶段:建国后和改革开放前医疗体制建设综述

(1949年~1978年)

1949年~1978年,是我国卫生事业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期。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中国用占gdp百分之三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成绩十分显著,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

因当时综合国力和财力较弱,医疗卫生资源严重短缺;政府发展卫生事业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针对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的主要矛盾。这一阶段卫生改革发展的重点是大力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活力,扩大服务供给,缓解供需矛盾。至此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组成的福利性医疗保障制度。这是改革开放以前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笔者以下将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历次医改政策的分析与研究,探讨医改政策和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寻求新医改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1第二阶段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酝酿奠基

(1978年~1995年)


(未完,全文共23274字,当前显示13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