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微服私访[合集5篇]

记者随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走村进寨“六记六思”

9月16日至17日,记者随省委书记栗战书到贵阳市开阳县、息烽县开展了一次不同寻常的采访。

一记:省委书记下乡“四个没有”

9月16日中午将近2点,记者来到省委,准备随省委书记栗战书下基层调研,既没见到等待出发的车队,也没见到省直厅局负责人随行。

正在纳闷,省委办公厅工作人员告诉我,原定的调研活动因故取消,改为3点出发。令记者感到惊奇的是,出发前工作人员和驾驶员竟然不知道要去哪儿、考察哪些地方。这次下乡,没有警车带路,没有预先确定的考察点,没有给任何地方打招呼,也没有市县领导陪同。总共两辆越野车,包括记者共5名工作人员,带上地图、设定好大致线路,准备边走边看。

3点钟,越野车准时从省委大楼出发。

驾驶员问。“往哪儿开。”

“先去开阳,出市区以后就在沿途找村子看看。”栗战书一讲,工作人员忙着翻看地图。

近两天的调研过程中,共随机考察了6个村、一个工业企业。所到的一些地方很偏僻,还是泥巴路,汽车导航仪上都还没标注,工作人员只好多次下车问路。栗战书索性“将错就错”,随到随看,随到随问,到群众中间、进农民家里了解情况。不得不赶夜路、错过吃饭时间。

【记者思考】

“四个没有”让我很意外。一路上,我心里嘀咕。贵州山路弯弯绕,找路最费神,时间可都耗在路上了。但仔细想想,这样的下乡方式好处太多了,既可以减少服务人员,又能近距离接触老百姓,减少弄虚作假,更多地听点实话,了解点实情。

二记:农民“三问”省委书记

40分钟后,栗战书一行来到了贵阳市开阳县一个布依族苗族乡的村民组。看到前方有一家农户新房落成,正在自家门口张罗筵席庆贺,有不少群众,栗战书示意停车。群众没认出栗战书,但感觉似乎是个领导。在和群众交谈过程中,有人轻声嘀咕,说是在电视上看到过,他好像是“省长”,于是有二十多人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和书记交谈起来。

栗战书看着路边干枯的包谷,问起群众现在的吃水、灌溉问题。

“中铁五局正在上游修铁路隧道,把水源圈起来了,水下不来,我们吃水只能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大家很着急。”

说到新农合和农村危房改造,大伙儿也有“疑惑”:新农合去年一年才交30块,今年交50块,再贵我们就交不起了;危房改造,有的得了3000元,有的得了1万元。栗战书现场当起了“政策解说员”:“新农合的标准去年是140元,中央拿60元,省里拿60元,农民每人拿20元。今年标准提高到了230元,中央拿124元,省里拿76元,农民应是每人30元而不是50元。危房改造补助,危房的等级不一样,补助就不一样。”

栗战书始终面带笑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耐心地听群众的意见,和群众交流。

这时,一位中年男子挤到人群前面,提高嗓门并显激动地说道:“我也不知道你是哪一级的领导,既然来了,我有三个问题请你回答:请问,我们这里干旱这么严重,怎么没见干部下来看看,这是不是对群众负责。请问,听说政府下拨了救灾粮,但至今没有看到粮食,有没有这回事。请问,一名村干部在选举时说,你投我的票,我就为你服务,分一袋160块钱的化肥,不投的就没有,他这是为自己当家还是为老百姓当家。”三个“请问”之后,这位村民越说越激动,最后说了一句“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

栗战书对他说。“你这三问问得好。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讲得更好。不用加„请‟字,都是我们该回答、该解决的问题。大家说的事情,我要一一了解清楚,如果确实存在,给予解决。共产党的干部,不管是村干部还是省里的干部,都应为老百姓办事。”


(未完,全文共7980字,当前显示144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