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甘肃省农地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目标直指农村,而“三农”问题一直以来也是国家高度重。的领域,因此研究农村土地金融对于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重点阐述了新型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的构建,以及当前我国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在法律上的一些约束和限制,从而提出相关建议,以便解决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资金短缺但是又无法实现有效资金支持的困局。
关键词:乡村振兴甘肃省农地金融
一、引言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在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大局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发展新型城镇化,还是到2020年实现全国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以及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都与“三农”问题直接相关,因为对于党和国家来说,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所有发展目标当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而与农民、农业、农村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土地,土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可能性,是农民权利的直接体现,而土地也是中央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所以农村土地金融的研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
甘肃省作为西部落后地区的典型代表,农业发展长期受资金投入不足的困扰,笔者通过分析和归纳,在阅读了大量农地金融方面的研究和论述,同时也参考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成功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是发展甘肃省农村金融的核心,并且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
二、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一)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自从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推动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改革,建立一个多元化、市场化、综合性与民主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来服务农村经济已是势在必行。虽然近几年我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然而二元经济结构和“三农”问题长期阻碍着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政府扶持农村金融发展的力度在逐渐增大,扶持范围和领域逐渐拓宽,以期改变农民这一弱势群体在原始资源禀赋上的劣势地位,具体措施包括信贷补贴、试行小额信贷办法、在试点区域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
(二)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从需求侧来看,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具有多层次的特征,农村既有规模企业、小型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不同主体的需求,也有生产领域、流通领域不同领域的需求,更有传统信贷、保险、理财等不同业务的需求,这种多层次需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多层次供给。从供给侧来看,我国金融供给体系则呈现出单一性的特点,农业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与得到的金融资源支持不匹配。
(三)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1.金融机构覆盖面较小
金融机构覆盖面是指农村地区为三农问题提供金融服务空间分布、业务范围辐射等的状况,包括存贷款等基本金融业务。就目前情况来说,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得到了一定的拓展,但由于我国大部分乡镇银行普遍分布在城镇地区,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鲜见,尤其是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基本上没有金融机构网点。因此甘肃省农村地区的金融覆盖面较窄、分布不均衡是导致农民贷款需求不足,抑制农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2.农地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
(未完,全文共4732字,当前显示12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