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垦改革心得2

cctv2《经济半小时》:改革激活海南农垦

海南农垦创建于1952年1月,拥有海南省四分之一的土地、八分之一的人口,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和最大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这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农垦基地曾经被称为我国农业领域的计划经济堡垒,不光发展迟缓,而且内部矛盾尖锐,甚至影响到了海南的稳定。就在今年年初,以农垦基地为主体的海南橡胶正式上市,完成了政企分开的华丽转身。这个变化是怎样完成的呢。

一、出乎意料的退场

1980年,海南农垦八一总场周边毗邻的87个自然村、1.4万人口就地并入邻近的农场,以“并场队”的身份享受到了当时比农村更有保障的农场生活。这首歌是对当时海南农垦人热火朝天般的工作热情的真实写照,在那时的海南人心中,海南农垦一直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要加入海南农垦就有饱饭吃,就有好日子过。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20多年后的海南农垦却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

2006年,一场要求“退场”的风波席卷海南农垦。26年前拿着镰刀和锄头欢天喜地走进农垦农场的农民如今纷纷要求脱离海南农垦,拿回自己的土地。

大沟村村委会主任符国旺说,最激烈的时候可以说每天都再闹矛盾,互相争吵海南农垦八一总场场长罗永华告诉记者,他在这个橡胶园里面贴上一个还我祖宗地,写上这个牌子,是某某村庄所有,某某祖宗所有,所以以这样的理由封胶。

1退场风波让时任八一农场场长的罗永华始料不及,心里的落差和对于农场未来的担忧让他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罗永华告诉记者,当时的生产、生活秩序在八一已经乱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曾经以农垦为豪的并场农民,要强行离开农场呢。

每天一大早,谢小珍便要挑着胶桶来到胶林割胶了。每棵胶树转圈割上一刀,每天割一千刀,然后再用胶桶把每棵胶树流出来的胶水收集到一起上缴,这就是作为农垦农场胶工的谢小珍20年来每天的生活。记者了解到,她和丈夫俩人都是海南农垦八一农场的胶工,每天十几个小时割胶的工作是他们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

谢小珍说,每天时间工作差不多有12个小时。她回忆道,在80年代初期刚刚并入海南农垦农场的时候,作为农场的胶工相对于社会上的农民收入还算是不错的,但是到了2000年后,情况就发生了逆转。当社会上的物价、工资都在上涨的时候,作为农垦胶工的收入增长远远跟不上前述两者的涨幅。周边有的农民只靠300株胶树每年就可收入

2、3万元,而自己那时和丈夫守着两千株胶树卯足了劲干下来,两个人一年的工资加在一起也不过一万来块钱,原本富足的生活又变得拮据起来

谢小珍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海南农垦胶园实行的是联产计酬的管理机制,胶工的工资与工作量关联度不大,就算自己负责的胶林产量提高几倍,每个月还是只能挣到几百块钱,因此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也并不高。除此之外,记者还了解到,海南农垦冗杂的管理机构和体制

2也是造成胶工收入不高的重要原因。

罗永华告诉记者,一个胶工的背后是几个管理人员。所以他胶工的工资怎么会高呢,管理人员拿掉了大部分管理的费用,给到职工的劳务报酬只是微小的一部分,所以说,它的生产力没有办法提高的。

胶工收入提不上去,干多干少差不多,这使得胶工割胶护胶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谢小珍回忆说,由于当时农垦的胶林同周边农户的胶林犬牙交错,部分农户到农垦偷盗橡胶的事情时有发生,而许多胶工由于看到自己的收入与所负责胶林的产量关联度不大,因此能不管就不管了。

谢小珍告诉记者,她们那边也是,农场就是干不过来,有人来打,来抢,硬抢的。


(未完,全文共7269字,当前显示14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