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孙志刚在平圩镇卫生院调研医改

孙志刚:基层医改的创新与实践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时间:2012年01月04日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

志刚阅读:28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多,全国有五万多家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基层医改入手,把整个医改引向深入,是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做出的战略选择。

充分认识基层医改的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基层医改成功突破不仅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对医改全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基层医改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日常消费品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各类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医疗卫生领域主要表现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供给数量和质量不高,体制机制不健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医改的核心理念。深化基层医改,一方面强化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通过多种措施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等,这都体现了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的性质;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载体,是践行政府职能的主要承担者,经过深化基层医改,健全了服务网络,提高了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能力。另外,基层医改,推进了基层医疗机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一整套提供公共产品的制度,提高了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也保证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的可持续性,为建立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基层医改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客观需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深化医改的基本原则。保基本,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强基层,就是要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方便基层群众就医;建机制,就是要建立起既能体现公益性,又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基层医改,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健康管理、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中发挥主体作用,明确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强化了保基本的职责。基层医改,推动了各级政府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并通过提高基层看病报销比例、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使基层成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基层医改,还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了长远的制度性安排,朝着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第三,基层医改是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改革路径的创新实践。医改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任务千头万绪,既需要通盘谋划、系统安排,也需要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环节,推动医改有力有序有效向前迈进。基层医改与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直接相关,也与公立医院环环相扣。从统筹医改全局考虑,抓好基层医改,可以带动整个医改向前推动。同时,从基层推进,也有利于破解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相对滞后的矛盾,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可以减轻城市大医院的压力,为整个公立医院改革创造条件。实践看,把基层作为医改重点,不仅可以使医改各项工作衔接有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也使医改事半功倍、效果叠加扩大,增强了各方面改革的信心。

基层医改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未完,全文共7804字,当前显示144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