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我市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政协晋城市委员会

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和新课题。为了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市政协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由殷理田主席亲自带队,组织各位副主席、部分原政协老领导和经科界政协常委、委员以及部分职能部门的领导同志组成专题调研组,听取了市规划局关于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及修编情况的汇报,并与华中科技大学专家对修编情况进行了交流与探讨,赴重庆专门就城乡统筹体制机制配套改革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期间,深入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等地,对我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情况进行了调研。11月24日,举办了第20期政协论坛报告会,邀请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房宁先生在泽州会堂作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报告,同专家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了这一课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景观资源。目前,我市辖6县(市、区)、84个乡镇(办事处)、2286个行政村,乡村总户数49.95万户,总人口222.33万人(常住人口),非农业人口52.13万人,市区人口31.6万人,城镇人口(指居住在市辖区和建制镇区的人口)96.03万人,乡村人口167.38万人;总面积942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5.3平方公里,耕地288.23万亩。

(一)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的实践基础和历史进程

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渊于城镇化建设,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年到1985年,建市前)

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实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1984年,中央颁布了新的政策,允许农民自带口粮进城进镇务工经商和进镇落户,广大农民积极进城进镇经商办企业,使全市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8.17%提高到了1985年的10.73%(按户籍人口计算)。

第二阶段:乡镇企业带动阶段(1986年到1991年)

1985年国务院批准撤销原晋东南地区,在晋城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针对中心城市功能不足,市区容量过小的弊端,制定和实施了明星乡镇战略,其基本思路是以乡镇企业带动城镇化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91年底,全市发展起了巴公、南村、高都、润城等20多个年产值在7500万元以上的明星乡镇,初步形成了“群马拉车,众星捧月”的城镇化发展态势,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使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了13.36%(按户籍人口计算)。

第三阶段:小康拉动阶段(1992年到1997年)


(未完,全文共17645字,当前显示11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