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经济影响的研究
一、绪论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正在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人口问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更是面临较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同时随着程度的日益加深,也使得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日益突显。因此,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产生日益深刻影响的背景下,分析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得极为迫切。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它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这两个问题之间既相互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问题。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中国已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1.人口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医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得以发展,死亡率下降对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的影响正在日益加大。特别是建国后消除了战争对人口死亡的影响,政府采取措施减少或根除了饥荒、疾病、溺婴、社会剥削等因素,基本上控制造成人口大批死亡的霍乱、天花、疟疾,还着手完善和提高了医疗、卫生设施和保健服务水平。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前提。人口再生产模式完成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在平均寿命延长的初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婴儿和儿童。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后急剧下降,这就使得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绝大部分婴儿有更为良好的生存机会活到老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国男女平均寿命分别为71岁及74岁。随着人们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逐渐增加,进而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这是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
2.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率迅速下降
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我国因为受传统思想观念和一些政治政策的原因导致人口激增。人口的增加引起了很多社会问题,特别是严峻的就业压力。
为了解决就业压力,使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协调发展,从1973年起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呈现下降的趋势.由于出生人数减少使得少年儿童比重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相应上升,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可见,生育率下降的作用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人口规模大
(未完,全文共5995字,当前显示12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