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施甸县关于打造旅游古镇调研报告

重走杨善洲绿色足迹解说词

各位领导,早上好。欢迎到施甸来。我是这次活动的解说员,首先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各位可以称呼我小×,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向各位领导进行解说。

(视情况在车上说)施甸县位于保山市南部,东与昌宁县为邻,西与龙陵县隔江相望,南至勐波罗河与永德县相连,北与隆阳区毗连。全县辖13个乡(镇),总人口33.2万人,有22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彝族、布朗族、回族、傣族、白族、傈僳族、佤族等),人口2万多人;国土面积200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0万亩(水田16万亩,旱地4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8亩,人口密度为165人/平方公里;平坝仅占土地总面积的4.5%,山区半山区占95.5%,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施甸历史源远流长,在姚关万仞岗发掘出土的智人头骨化石(称姚关人),距今约8000年左右。西汉元封二年臵不韦县,南北朝臵不建县,元(公元1274年)臵石甸长官司,明洪武(公元1384年)更名施甸,后分别设巡检司、平彝州、巡政厅、出治县等,与永昌、保山几撤几并。1962年12月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施甸县至今。施甸境内居住着22种民族,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婚姻、葬礼、禁忌、器乐、语言、文字、传统文化、民族节日等多姿多彩、异常活跃。目前,以“金布朗”民族文化品牌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开发不断得到推介,影响力逐步增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着力解决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在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发展后劲上下功夫,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视情况在姚关的路途上说)

——从岔三块石水库岔路口开始说

各位领导,我们现在所处的位臵已经是姚关了,姚关位于施甸县南部,距县城20公里,历史上是南方的古丝绸驿站,至今,是南部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我们沿途走过的就是施孟二级公路,它直穿姚关,交通十分便利。姚关气候宜人,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奇特,“静观杨柳依依绿,满笑桃花灼灼春”,这是明代著名将领邓子龙赞美姚关的诗。姚关以“山秀、石奇、洞幽、水美”而享誉海内外,姚关因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已被云南省命名为云南省生态乡镇和历史文化名镇。

姚关有四大景区:首先向各位介绍的是大关,大关,又名全胜关,是明代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永昌参将邓子龙所建,位于姚关镇大岭岗境内,是历史上由永昌经施甸过大关通湾甸到临沧出缅甸的交通要道,也是邓子龙驻军、作战遗址之一。大关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是邓子龙滇西首战告捷,斩缅叛军万余,擒缅象千余之地。当时邓将军以诗:“攀枝花鸟惊遗镞,偃草坡猿泣败髅”生动刻画了当时悲惨的战争场景。从明代万历十一年开始,到清代乾隆时期200余年间,大关一直有驻军防守,是滇西军事重镇的防守之地。到乾隆后期,边疆日趋巩固,人民安居乐业,这里逐渐失去了军事重镇的作用,成为民间进行凭吊祭祀为国捐躯将士的场所,直至1998年以来,施甸的一个私营企业者先后投资30余万元,将其开发为文物旅游景观,将关墙、关楼等军事设施逐渐修复,并设立了一尊邓子龙塑像,以纪念邓将军英勇抗战的故事,每逢属马日子那天,前来敬香者如同潮水,络绎不绝。


(未完,全文共10873字,当前显示140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