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2008年10月24日

2008年3月因工作需要调到文化厅工作以来,我先后多次深入区直文化单位和部分市、县进行文化改革发展专题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并与部分文艺界专家学者和职工代表进行座谈的形式,对全区文化系统的改革发展状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9月份以来,为身体力行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专门对文化系统的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疏理,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广西文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和改革态势

(一)广西文化系统的基本情况

截止2007年12月,我区文化部门共有直属国有文化机构1712个,在职职工13659人。其中:文艺院团118个,在职职工4370人;公共图书馆100个,在职职工1479人;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5个,在职职工1505人;文化站1139个,在职职工2200人;博物馆59个,在职职工825人,其他文化单位及附属机构181个,在职职工3280人。

自治区文化厅共有直属国有文化机构28个,从业人员1622人。其中,文艺院团8个,在职职工744人;公共图书馆1个,在职职工184人;群众艺术馆1个,在职职工34人;博物馆3个,在职职工145人;艺术创作研究机构2个,在职人员43人;中等艺术学校1所,在职职工116人;演出中介机构1个,在职职工70人;国有文化企业2个,在职职工122人;其他文化单位及附属机构9个,在职人员194人。

就总体而言,经过建国以来近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区已基本形成了体系较为完整、门类较为齐全的国办文化机构格局,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通过调研、考察,发现文化单位“老、小、多、难”的特点非常突出:

“老”——成立时间长,发展包袱重。区直28个文化单位中,成立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16个,成立于70—80年代的5个,90年代成立的4个,2000年以后成立的3个。离退休人员占区直单位人员总数的40%。发展包袱重,问题积累多,矛盾爆发点多,发展活力不足。

“小”——单位规模小,竞争能力弱。区直28个文化单位中,人员编制在100名以上的仅有4个,50—100名的9个,30—50名3个,30名以下的11个。单位规模偏小,综合实力不强,竞争能力较弱。

“多”——单位数量多,类别繁杂。现有的国有文化单位涵盖文博、图书、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研究、艺术教育、舞台工程、电影发行放映、演出中介、音像出版、学前教育、卫生保健、后勤服务、行政执法等10多个类别,“小而全”的特点明显,人员结构不一,发展状况各异。

“难”——经济状况差,改革难度大。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和国有企业占全系统单位总数的60%,自我创收、自我涵养能力弱,办公条件、职工福利相对较差,人才难引,骨干难留,工资福利遗留问题多,不稳定因素多,职工对改革的接受程度和承受能力较低,改革难度较大。

区直文化单位的上述特点,在全区文化系统具有普遍性,而且在经费保障、人才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呈越往基层越困难的趋势。基于这一情况,文化系统的体制改革不仅较教育卫生、科研院所的改革更具复杂性,而且较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业的改革也更具特殊性。

(二)广西文化系统体制改革的基本态势

1978—1992年,我区群众文化战线积极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适度开展有偿服务,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化经费的不足,凸显了文化的产业属性,也催生了我国“文化市场”的最初形态,对“文化人”解放思想、思考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未完,全文共6452字,当前显示144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