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因材施教 授人以渔——指导研究生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定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谈思想品德课《感悟青春》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

创造力

方法

自主学习

[内容摘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学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古语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当我看到这一论题,就记起一次无意中翻阅了语文教师的《黄冈中考精典》,读过这样一篇文章: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里播出鞠萍姐姐和几个小朋友唱的一首新儿歌,鞠萍姐姐唱道:“大雁为什么飞成一条线。”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们怕回家迷路。”我惊讶极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奇妙呀。然而鞠萍姐姐唱道:“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我突然感到:一颗想象力的春芽被理性的成人无情的扼杀了。鞠萍姐姐和孩子们仍在一问一答的唱着:“小猫咪为什么总爱舔爪子。”“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没有抓到老鼠害羞了。”“气球为什么飞上天。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要抓小鸟。”“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不能把书看。”“我知道。我知道。因为会把书儿一起吃掉了。”我一面惊讶孩子的奇特想象力,一面感慨着鞠萍姐姐每次都用同样温柔的话语否定孩子们的回答:“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

据说西方国家的学校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想方设法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国的教育则更多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进行理性的冷静思考,以至学生常常在“正确答案”面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生怕不小心便被老师斥为“回答的不好。回答得不妙。学习态度呆板,枯燥,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甚至一点儿灵活的理解都没有,只有死记硬背的标准答案,以求万无一失。久而久之,一个个学生经过严格规范的学校教育后都变成呆头呆脑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成了一台学习的机器,哪里还会有半点想象力创造力可言。也许是自己从事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也许自己是刚走上讲台不足三年的充满激情的老师,所以,在我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我小心翼翼的看着我的学生,肯定着他们的每一句话,就象捧着一点稚嫩的脆弱的想象力的火种,生怕一不留神它便熄灭。因为我相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自然;解放孩子们的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叶圣陶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这些告诉我们教育要教给学生掌握方法,要学会靠自己去学习,这样,就能终身受用。


(未完,全文共5788字,当前显示10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