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贫困山区县完善人才工作机制问题研究

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问题研究

2014年11月

政绩考核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起着导向作用。中共十七大以来,在政绩考核机制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2013年12月,中央组织部印发了改进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使考核由单纯比经济总量、比发展速度,转变为比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发展观念,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因此,大力加强和改进政绩考核工作,努力形成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组织保证和持久动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现行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在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从制度化、规范化正在向科学化、民主化迈进。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现行的考核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目标定位有偏差

政绩考核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为被考核干部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政绩明确方向,提供动力,并通过干部个人的努力促进班子整体政绩的提升。而目前的政绩考核是以年度考核为主要形式,考核的目的也不同程度的局限于考核等次的评定,考核结果对干部的激励和班子整体政绩的提高作用不明显。

(二)考核指标不完善

科学合理地确定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是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的首要环节。现行考核指标体系中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核指标过多,重点不够突出。中央明确要求要规范和简化各类工作考核,省、市均对考核指标进行了规范和精简,但考核指标过多现象还存在。以省对县委书记定量考核指标为例,定量考核所列指标共8项,但综合性指标就占5项,其中“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结果”这一综合指标就包含33项具体指标,考重点不够突出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根治;二是经济任务考核还是重头戏。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逐渐打破以gdp来论英雄的考核导向,但是经济任务在政绩考核中应占多大比例不易把握。从省、市和各地制定的考核指标体系来看,相比其他考核指标所占权重,经济任务考核还是重头戏;三是还没能做到量体裁衣。在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方面,大都采取了分类设置指标,不同类别被考核单位的具体考核指标差别不大,差别重点体现在权重的分配上。这种指标的设置较以往的大统一考核有了进步,但是精准化程度还不高。同一类别被考核单位中也存在个体差异,如何量体裁衣,精准定位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三)考核方法不尽科学

目前政绩考核通常是年底一次性的集中考核,部分地方开展季度或半年考核,基本也是停留在查资料、看汇报的层面,缺乏对平时绩效完成情况的监督、考核,使得年终考核缺乏有力依据;另,因年底考核一般安排的时间比较紧张,考核方法偏重于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考核组对考核对象的了解缺乏深度和立体感。同时,对工作计划以外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如何考核也缺乏有效的办法。

(四)重班子轻干部现象明显


(未完,全文共4093字,当前显示132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