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西部民族】桥头堡建设中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交往与安全

【西部民族】

桥头堡建设中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交往与安全

culturalcontactsandsecurityofcrossborderethnicgroupsinyunnanduringtheconstructionofbridgehead【作者简介】

普丽春,女(彝族),云南蒙自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长江学者”和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云南省社会科学专家、云南省教育科研专家等。兼任云南省领导科学与决策研究会副秘书长、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云南省少数民族艺术学会常务理事会。【摘要】

云南地处东亚大陆与东南亚、南亚的结合部,是中国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之一,也是中国跨境民族最多的边疆省份。在实施桥头堡建设战略和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中,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边境贸易的进一步繁荣,云南跨境民族在节日互动、民间文艺团体和民间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交往日益加强,不断提升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同时也面临境外宗教渗透有增无减、境外一些势力利用民族文化进行文化渗透的宣传日益加强、跨境事实婚姻增加带来的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关键词】

桥头堡建设;云南跨境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安全

云南地处东亚大陆与东南亚、南亚的结合部,是中国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之一。在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中,壮族、苗族、彝族等16个民族跨境而居,是中国跨境民族最多的边疆省份。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来云南考察时明确指示:“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云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立了“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如何充分发挥云南毗邻东南亚和南亚的区位优势、跨境民族的文化优势以及源远流长和世代友好的交往优势,在云南省桥头堡建设和文化强省建设战略决策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云南跨境民族交往基本情况

为了解云南跨境民族交往情况,笔者于2011年4月,对保山、德宏、怒江等3个州市所在地和边境一线进行实地调查,走访有关单位、部门以及了解情况的资深人士,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相关数据。调查显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边境贸易的进一步繁荣,云南跨境民族与境外同源民族交往日益频繁,成为桥头堡建设中一大热点。

(一)跨境民族节日互动不断加强,提升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联邦的克钦邦、掸邦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全州辖芒市、瑞丽二市,梁河、盈江、陇川三县二市和畹町经济开发区,有50个乡镇、365个村(居)委会、3761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全州总人口121.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78万人,农村人口79.3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4.48%、65.51%。主要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等5种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9.44万人,占总人口的49.78%。全州五县市中,有4县市、23个乡镇、141个村委会、195个村民小组与缅甸直接相连,在边境线上居住、生活的人口约6万人。分别与缅北重镇勐古、九谷、木姐、南坎、拉咱、雷基毗邻。两国边民跨境而居,民族同源,语言文字相同,宗教信仰和民俗相同,彼此探亲访友、互市通婚、节日聚会,两国边民相互往来十分平常。


(未完,全文共7550字,当前显示14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