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西部民族】桥头堡建设中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交往与安全

云南跨境民族的民族身份与国家认同

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专业: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师范)学号:114130230姓名:杨易

摘要:跨境民族,其成员有着本民族的民族身份和本国国民的公民身份两种身份。本文以有关人士对跨境民族这两种身份之关系的研究,展开论述。具体分析和论证了日常生活互致力与民族身份和国家认同之间的消长关系。调查内容涉及跨境民族的基本情况、基本行为和基本态度。关键词:跨境民族,民族身份,国家认同,实证方法

一、云南跨境民族的国家认同现状

1.“国家认同”具体指标的试验性设立

在衡量国家认同这一具体指标时,调查人员设计了这样的指标进行测量:“您认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是否对本国居民有吸引力”。对此持肯定回答的高达90%(360人),否定回答的仅占1%(4人)。在“经济发展水平高一些是否有利于自己国家国民的认同”的测量中,回答“是”的占78.5%(314人),回答“否”(3人)、“不一定(9人)”和“说不清”(68人)三项加起来,仅占20%(80人)。

在云南边境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往往会引发两国边境地区人员的迁徙和流动,一般是从经济落后的地区向经济生活较好的地方迁移。在调查人员所调查的中缅、中老、中越边境地区,这种现象都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缅边境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在上个世纪

六、七十年代,由于我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原因,加上经济状况不善,不少当时边境地区的居民举家迁移到了邻国。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随着我国政治状况的不断好转和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多外迁的边境居民又迁回到中国来居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吸引了外迁居民的回归。同时也有一部分邻国的边境居民,由于他们看到我国经济条件的优越性和生活水平越来越好,都举家迁入了我国的边境地区。这也是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国家实力增强,自然就有了吸引力。

在回答“您知道中国国家主席、云南省省长、咱们州州长(市长)、县长、乡长(镇长)、村长的名字吗”。基本上,大部分的调查对象能说出国家主席和本村的村长,知道“两头”,不知道“中间”。“两头”就是最高领导——国家主席和最基层的领导——村长。“中间”就是介于这“两头”之间的省长、州长(市长)、县长和乡镇长。调查数据说明:有七成以上的访问对象都知道中国的国家主席。在一个哈尼族村子里,一位三个孩子的中年妇女还特意把电视打开,找到新闻频道,告诉调查人员“这就是胡锦涛主席”。另外大约有六成和九成的人知道乡长(镇长)和村长。能勉强说出省长、州长和县长的只是极少数当地有着政府工作背景的人和知识分子。造成这一认识的因素,有边境居民的自身文化素质制约着对国家政治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对国家主席和村长认知程度最高。对国家主席,是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对村长,是生活中经常常在一。这也反映了边境居民的经济条件有了提高——电视机比较普及,也反映了与群众直接相关的人最易被他们认识——村长就是这样的人。

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调查人员曾主观地设想,边境居民对相邻国家的领导人是否也会知道。便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您知道邻国领导人的名字吗”。回答“不知道”的344人,占86%,回答“知道”的21人,占5.25%。这又从相反的方面说明边境居民对自己国家认识程度。这不应仅仅看成是长期宣传的结果。调查人员宁肯将其看作是国家认同的一个基础。

2.跨国婚姻的数据的意义


(未完,全文共4805字,当前显示142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