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今年来,我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中之重。市政协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组织力量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专题调研调查表明,目前我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紧张,学校运转困难,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难以稳定,外来工子女就学压力加重,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

一、我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共有农业人口23.5万,占全区户籍人口的76.8%。农村中小学共68所,占全区各类学校数的41.98,其中中学11所,小学57所,农村中小学学生27500多名,占全区中小学生总数的45.6,农村中小学教职工1542人,占中小学教职工总数的40.28。此外,还有幼儿园(班)63个,就学幼儿6700多名。多年来,我区针对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加了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着力做好“二改二加强”工作,即着力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善农村中小学师资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学装备,推动农村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区市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

二、我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布局欠缺合理,亟需规划调整

一是存在小规模学校的现象。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出生人口逐步减少,生源随之减少,农村小规模学校随之出现。据统计,我区学生数不足200名的小学就有8所。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校本学生人数少,师生比例不合理,办学的规模效益很低,造成校舍设备、教育资金和师资力量的严重浪费,教师无法实现专职化,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当前,拆并校工作仍存在困难,既有并校后学生接送困难、交通安全隐患等客观原因,也有相当部分村委、村民、华侨阻挠并校等主观原因。不但无足够场所开展活动,学生全面发展受到制约,而且也造成了学校管理十分困难,教学活动互相干扰,教育质量受到不良影响。

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前一种是生源太少,规模过小,造成校舍、设备、师资的浪费;而后一种是教学资源分配不合理,制约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事实表明,我区农村中小学校亟需合理布局,教育资源亟需优化整合。

(二)教育经费紧缺,学校运转艰难


(未完,全文共2760字,当前显示9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