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调查报告
土家族摆手舞文化传承和发展
完成日期2013年11月03日
土家族摆手舞文化传承和发展
摘要。土家族摆手舞是一项广泛流行于土家族集居区的传统体育和艺术活动,在体育界有“土家族体育舞蹈”的美誉,也有“东方迪斯尼”之美称。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它在土家族的社会与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古老的土家族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却没有文字,这在无形中就给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与继承增加了很多的阻碍,然而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它形成了鲜明而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站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土家族传统文化完整、健康发展的高度,对其实施综合保护与开发策略。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保护
古老传承
土家族文化艺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其中摆手舞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舞、农事舞、生活舞、军事舞等,它节奏鲜明,形象优美,舞姿朴素,有着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深为土家族人民所喜爱。摆手舞流传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接的酋水流域及沅水流域一带,尤以酋水流域最为集中。古代摆手舞主要服务于祭、祈祷活动。而各地对摆手舞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湖南龙山一带叫做“社巴日”,保靖称之为“调年”永顺则称之为“社巴巴”。虽然有不同的称呼,但他们都代表着“祈禳”的民俗意义。
土家族的摆手舞具有很悠久的历史,其中和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五代时,“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树,普舍者华言风流也。昔覃氏祖于东门关伐一异木,随流至那车,复生根而活,四时开百种花。覃氏子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取而簪之。他姓往歌,花不复落,尤为异也。”①这段文字,生动的描绘了漫水土家人围着普舍树摆手的情景。土家族人跳摆手舞的整个活动过程中有祭祀、跳舞、唱歌等形式。祭祀则是纪念“八部大王”跳舞,即跳摆手舞,而摆手舞根据规模大小可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时候规模上的不同,其中大摆手每隔两三年的正月初三至十五日以前,山寨各村的土家族男女老少,汇集在大摆手堂,举行3~7天的大摆手活动,以求娱乐、健身、祝福。其参加人数少者上百,多达数百上千。而小摆手,土家族叫"舍巴日"。小摆手与大摆手不同:规模小,一般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人数少,一般为数十人或百人;时间短,一般只摆一天或一夜,一年摆一次,其中有正月堂和三月堂之分;内容较简单,供奉的是彭公爵主、向佬官人、田好汉。与大摆手相同的是:摆同边手和锣鼓拍子。②)。每年春节期间,土家村寨筹办祭品,参神拜祖,“男女相携,翩跹进退”,载歌载舞。到了现在,摆手舞已逐渐褪去祭祀程序,发展成为纯粹的娱乐性的歌舞。伴随摆手舞产生的摆手歌俗称“舍巴歌”,它是土家族的创世史诗,由祭祀歌和伴舞歌两部分组成。
摆手舞特点
摆手舞的身体动作主要取材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战斗,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土家族的摆手舞虽在各地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特点却是一致的,主要包括:
1、动作稳健,线条粗犷、有力。
2、在摆手动作中,绝大部分都是顺摆,即顺拐。摆右手出右脚,甩左手出左脚,即同边手。
3、摆手动作的面积较小,手的全部动作高度一般都不超出肩膀,即下摆;只有仙仁小白的“上摆”动作过肩。
4、下矮墙(桩),惯穿在整个舞蹈中的都是曲腿。在所有的动作中,只有“单摆”和“双摆”是最典型和最核心的舞蹈语汇,也是最基本的舞蹈元素,这也是之所以被叫做“摆手舞”的根本所在③。它的根本特点就是“同边摆手”,即摆“同边手”,而其它摆手如回旋摆等都是由单、双摆变化而来。
(未完,全文共4465字,当前显示14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