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桃源县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写在污染源普查之际
颜忠明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现状适时做出的重大国情调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利用这次污染源普查之机对桃源县目前生态环境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一、好的方面
近几年来,桃源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全县生态环境呈现出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优势明显的可喜局面。主要表现在:
一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县拥有国家级生态林86.85万亩,长江防护林3万亩,退耕还林2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7%,县内乌云界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良好的生态屏障。
二是饮用水水质保护良好。据环保部门监测,县域内沅江水质为二级饮用水,属于较优质的饮用水,在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中是最好的。
三是绿色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全县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的达到150万亩,并相继被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湖南省无公害茶油、菜籽油生产示范基地县等。
四是清洁能源开发稳步推进。全县沼气用户达4.5万户,入户率达19.1%,已建成千池乡镇8个,百池村112个,猪—沼—果生态示范面积16万亩,既保护了山林植被,又消除了庭院污染。
五是各级参与环保的氛围日益浓厚。领导决策对环保的考量不断增加,部门环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群众环保意识不断觉醒,企业环保投入不断提升。
二、存在的不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由于多方面原因,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与事件,正在动摇桃源县生态大县的地位,正在危及全县的可持续发展,正在影响全县的社会和谐。主要表现在:
1、农业污染比较突出。造成桃源县农业污染的因素很多,当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规模养殖业污染来势迅猛。近年来,桃源县规模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盲目无序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区域的环境污染。据统计,目前全县养猪100头以上的有579户,养鸡1000羽以上的有1048户,规模养殖户年废水排放量27.8万吨,其中直接进入水体的8.8万吨,鸡粪年产生量13.2万吨,其中进入水体的10.6万吨。如此粗放型的污染排放,既对全县的粮食及其他大宗农产品的安全造成隐患,又给农村的人居环境带来影响。目前,县内形成了众所周知的陬市——枫树——漳江,陬市——基隆——黄婆——漆河,姚公潭——佘家坪三条恶臭带,过往路人怨声载道,周边群众倍受煎熬。二是土壤污染积重难返。由于二氧化硫排放过多,全县已成为酸雨区,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耕地ph值达5.6,部分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常年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尤其是以前夫喃丹、六六
六、滴滴涕等国家明令禁止的化肥农药的施用,造成土体污染和肥力下降,至少十年内难以恢复。
(未完,全文共5478字,当前显示124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