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当前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综合汇集)

当前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民主选举是农村改革的产物,也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农村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村级经济实力急剧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武汉市郊的农村,在中心城区的辐射和带动下,充分发挥其地理区位和山水资源优势,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生的变化就更为明显。在有些村里,农民住上别墅式的新房,村委会拥有商品房、商场等大宗固定资产,村级集体资产达到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由此,选出一个能真心实意服务村民,办事公道正派的村委会,是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社会保持稳定的关键。

自1988年6月1日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试行以来,在《村组法》关于“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原则指导下,我国农村自治逐渐走上民主化、法制化轨道。到2006年底,武汉市郊区农村已经历了六届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的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的进步,也推动和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换届选举工作越来越规范,村民、各级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也逐渐增强。但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城市化、工业化的深刻影响下,作为大城市近郊的农村出现经济快速发展但不平衡,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但贫富差距加大,农民共同利益凸显但其中不同群体利益开始分化等新的趋势,农村民主选举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并深入研究,为农村民主政治的进步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解决方案。

1.农村社会矛盾因选举而有所激化

民主选举是民主政治制度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意志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的第一条就是“民主选举”。选举意味着选民有权在众多候选人中进行比较和选择,因此选举又充满着竞争性和排他性。在农村选举中,如果选民没有良好的政治文化素养来对待这种竞争和排他,而是把选举与狭隘的地域、人情、恩怨、亲疏、利益、权力等观念以及各种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联系起来,产生矛盾和冲突也就是不可避免的。在2005年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期间,就有部分地方发生矛盾激化的现象。如在新当选的村“两委会”班子中,由于普遍实行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肩挑”,一部分原来的村主任现在只能担任副主任,有的因此与现任支部书记之间产生隔阂和矛盾。而在村民内部,因历史遗留下来的干群之间、宗族之间、土地和山水自然资源划分利用等纠纷在选举中又被引发出来,形成新的矛盾。有的村在选举半年过后,才把矛盾逐渐平息。

2.部分乡、村干部和村民对选举产生消极情绪


(未完,全文共27764字,当前显示11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