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湖南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对策研究

两型农业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_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湖南社会学网作者:刘战平

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多功能性的现代农业,其独特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有利地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也给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指引了方向。笔者以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的定位和长株潭城市群农业促进“两型社会”机理的探讨,对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发展对策进行了思考。

一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发展的定位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融为一体,直接接受所依托的长株潭城市群的强大科技、经济和社会力量辐射的一种发达的多功能性现代农业。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它的生产与经营方式上都将发生着深刻变化,其发展方向必须明确定位,才能使其迈向新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为此,长株潭农业应该定位于“两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分析如下:

(一)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资源节约型”农业。据统计,2009年底长株潭三市共有耕地62.33万公顷,人均只有479.7平方米(0.72亩),低于全省的563.8平方米/人(0.85亩/人)的平均水平,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989.28平方米/人。05-09年减少耕地14000公顷,平均每年减少耕地3500公顷,平均每年递减耕地5.5‰。同时,由省内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压力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扩张占用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今后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这就迫切要求提高农业的土地集约化程度。此外,湘江长株潭城市群区段可利用水量约69.88亿立方米,可供城市利用的水量约40亿立方米,综合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人均综合用水量(588立方米/人.年),水资源可承载的城市人口为700万左右人口,而目前长株潭城市群总人口已达到500万左右,今后水资源日趋紧张,这要求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节水农业。由此可见,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来说要求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这要求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提高其土地的生产力水平,将朝提高土地生产率,节约用水,并且不断扩大其正外部性,向集约化、规模化、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二)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环境友好型农业”。长株潭城市群受历史上产业布局的影响,重化工业则主要分布在湘江上游的湘潭、株洲两市,导致上游对下游污染严重。株洲的清水塘地区布局了大量的冶炼、化工、农药等产业,株洲市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全国平均的5.3倍,是全省平均的7倍。空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大,酸雨污染加重。2009年与2005年的数据相比,长沙的酸雨频率从48.7%升高到98.0%,株洲从50.3%升高到83.8%,湘潭从62.3%下降到53.9%。由于株洲的清水塘工业区、湘潭的竹埠港工业区和湘潭钢铁公司等重点污染源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湘江水质受到粪大肠菌群、氨氮和镉、汞、砷等严重污染,严重危及了长株潭城市群饮用水源安全和耕地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特别是湘江株洲段两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镉等重金属污染。这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农业来说提出要求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其核心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其作用是形成城市的生态屏障,既能保护敏感地带和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又能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度假地。这为实现“两型”社会建立生态型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奠定了基础。


(未完,全文共4197字,当前显示13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