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营造和风细雨的教育场

如何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一种人文环境及这种人文环境在教师身上展示出来的人文精神。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至少应该具备两大特征:一是教育科研行为的自觉性,即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不是因为某种外在压力或个人功利的被动行为,而是出于一种职业内在需求的主动自觉行为;二是学术环境的开放性,即既有学校统一的、富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规范,又有教师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师思想活跃,改革创新意识强,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景象。

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是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批量”诞生和成长的摇篮。要形成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就必须实现教育科研的群众化,即教育科研必须在广大教师中得到普及,形成“无处不科研,无人不科研”的局面。因此,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应当以实现教育科研群众化为中心,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教育科研观念。观念支配行动,教育科研观念制约和影响着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心理、情感、意志和毅力。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育科研观念,才能将教育科研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学校管理者要使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形成关于教育科研良好的舆论主流。首先,要引导教师深刻理解教育科研与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新时期不会教育科研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教师,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意识。其次,要引导教师克服和消除错误的教育科研观念,如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是专家、学者专利的“教育科研神秘观”;害怕搞教育科研影响升学率,影响教育质量,怕但风险的“教育科研恐惧观”;认为搞教育科研是个人名利思想表现的“教育科研名利观”;认为搞不搞科研照常教书的“教育科研无用观”,等等。

第二,抓教育科研骨干。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形成过程呈现出不均衡性,即总是由一部分人、一部分学科先动起来,既而带动全校教育科研的滚动发展,促进浓厚教育科研氛围的形成。因此,必须抓骨干,树典型,带全体。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科研骨干力量,并通过总结宣传骨干教师的先进经验,展示推广骨干教师的科研成果,或通过骨干教师的现身说法等途径,让其他教师感到教育科研既可望又可及,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结成科研帮扶对子,或成立以骨干教师为首的各种课题小组,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第三,抓教育科研普及。教育科研的广泛参与是形成浓厚教育科研氛围的重要条件,学校要采取措施,调动全体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使教育科研成为一种群众性的普及活动。首先要普及教育科研知识,使教师系统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因为许多教师不是不想,而是不知道怎样开展教育科研。其次要普及科研任务。学校应当将教育科研作为刚性任务落实给每一位教师,做到人人有目标,个个有任务,不留科研空白。同时,普及教育科研,还应当遵循三大原则:一是差异性原则,即要根据教师科研能力、学科性质、特长

优势等差异,分层次、分类别给教师下达科研任务。二是渐进性原则,即对教育科研不熟悉或能力较弱的教师,应当指导他们从解决小问题、研究小课题开始,从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始三是保护性原则,即要允许教师出现失误甚至是失败,保护教师的教育科研权利;对教师的科研成绩哪怕是十分微小的成绩都要及时发现、总结和表扬鼓励,保护教师的教育科研兴趣


(未完,全文共4985字,当前显示141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