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节水型校园工作汇报
中心小学
学校情况简介:
红桥区中心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其前身是晚清政府“废庙兴学”时,利用一座庙宇(慈惠寺)创办的一所官立小学,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89年,学校重新修建,旧建筑全部拆除,建成了一座四层c型教学楼,使用面积4000平方米,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要求,学校经历了多次拆迁、合并。2007年7月,学校再次与乐安里小学合并,并迁址到红旗路小西关乐安里3号,原乐安里小学内。现在的校舍是1989年修建的一座四层教学楼,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走进中心小学,优雅的环境绿树环抱,百花在校门前竞相开放,给大家带去一份一进校门的清新;校园的文化墙、体育墙、艺术墙、无不向我们诉说着学校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熏陶;“人工绿色草坪”也给师生们送去了健康和希望。学校保证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菊、冬有青。使学校四季常绿、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在操场的四周绿化带整修了花坛、树池,在文化墙的顶部用更换下来的废水管焊接了花架,移栽了爬山虎、金银花、葡萄架等绿色植物,使校园环境大大地进行了改观,在绿化、美化、香化的校园环境中努力构建着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艺术氛围和人文环境,提升着学校的品位。
对校园的低质土地进行改造后,使校园绿化提升了一个档次。要想使这种集自然化、人性化为一体的“天然氧吧”为师生们提供长久的服务,还需平时的养护工作,为让小草每天喝上足够的水,又不使学校用水超标,学校改装了下水,用育红班排出的废水灌溉小草。既美化绿化了校园,又节约了水源浪费。
学校彰显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教育教学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向学生灌输和引导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强调“以三民主义教育儿童,使之得受三民主义之浇礼以为将来发展三民主义实施之初基,”其原则是:
1、实施三民主义教育,以养成民族精神,民权的善用,明白人类生活的元素。
2、以知难行易,不知也能行的精神来训练学生,以培养革命精神。
3、训练学生的纪律化、组织化。其宗旨是:①发展自主之精神。②善成重视规律之习惯。⑧善成协力进取之美德。④养成勇敢冒险之能力。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学宗旨。20世纪50年代初,曹卫兰老师在学校成立了天津市第—个红领巾班,成立了第一个卓娅、舒拉小队,第—个杨连弟小队,这些小队曾向毛主席献红心,得到了中央的回信肯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逐步医治了文革的创伤,随着祖国开放改革的大潮,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学校把师德教育当作教育工作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组建了学工基地,成立了天津市小学乒乓球训练基地,该基地为国家输送了多名乒乓球国手。1998年5月28日学校成立了天津市第一所少年警校,成立大会在红桥文化宫剧场举行,原天津市交管局局长、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武长顺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红桥少年警校”校名,市交管局副局长亲自参加了成立大会。自少年警校成立以后,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学生到芥园道交通岗站岗、值勤,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定期上衔宣传交通法规:擦护栏;设立义务打气站,为过往行人提供方便。1999年,市交管局还授予学校为“天津市少年交警大队”的称号。
(未完,全文共6315字,当前显示13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