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猴涨:从城市名片到城市资产[合集]
三十年三十谈从“城市机场”到“机场城市”
三十年三十谈三十年1986~2016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已30周年。三十谈系列文章主要以“对谈”的形式呈现。我们邀约三十名青年规划师与资深规划师进行深度谈话,期间穿插规划故事与案例。在具有现场感的答问之间还原规划大事件,以独特视角和深度阐释,表达对北京城乡规划的真知灼见;从具体而鲜活的案例中,碰触城市规划的理想与现实,理解规划师的坚持与妥协,给专业工作以深刻的启示。
——《北京规划建设》编辑部
王东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顾问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城市规划学会顾问
白劲宇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所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初次接触王东总,是2005年刚接触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研究的时候。那时的我,对机场及周边地区的情况了解甚少。正当不知该如何下手工作时,有人告诉我,王东总是机场地区规划方面的专家,但他是全国政协委员,平时很忙,你可以试着去请教一下。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打电话过去,一个热情的声音传来,王总竟然爽快地答应了。当初的对话中,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了,但两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是王总讲话很有条理,也很有感染力,让人在对话中就能感受到那份对规划深深地热爱;第二是工作细心,记忆力好,工作笔记和规划资料按年代都整理得井井有条,很多过往的事情可以随时娓娓道来,这让我赞叹不已。时隔11年,有幸再次近距离接触王东总,虽然现在的我对机场地区规划已不再陌生,但对话中还是让我看到了更大的视野,更是仿佛借助时间长廊回到过去,体会到了当时在机场相关领域工作的那份艰辛、努力和思索。但遗憾的是,鉴于能力所限和篇幅问题,很多内容没能在文章中一一展现,在此恳请各位读者谅解。
白劲宇:近些年,国内很多城市纷纷在新建和扩建机场,您觉得这是一种发展过热的表现吗。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尤其是北京的机场发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王东: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是人口超级大国,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航空运输需求会日益增长,这种增长不仅在大城市,而且在大量的中小城市也都十分强烈,所以从未来需求看,国内的机场建设规模总体来说是有充足的客流支撑的。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不同,在不同区域要实现相对均衡的服务,近期部分机场可能会面临客流较小而亏损的问题。从国外经验来看,为有效利用航空资源,客流小的机场之间不直接通航,而通过枢纽机场进行航班衔接,建立中枢航线结构,即枢纽辐射航线网络,这已成为现代航空运输经营的特点之一。所以,枢纽机场的确定、建设对于中国民航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引起格外重视。通常来说,枢纽机场应该区位适中,具有丰富的航线,航班衔接合理,中转手续简便。目前这类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一般在4000万人次以上,中转旅客量可占总吞吐量的30%~50%。近30年来,世界上大多数航空发达国家先后进行了中枢辐射航线网络结构的建设,众多城市的机场也在积极争夺枢纽地位。
(未完,全文共6166字,当前显示12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