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互动模式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pbl教学模式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分子生物学》课程知识点繁杂、抽象等特点,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介绍了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pbl;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160-02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阐明细胞活动规律,揭示生命本质的科学[1]。作为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生物学科,分子生物学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处于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难点。与其他生物类课程相比,分子生物学的课程内容繁杂、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记忆,普遍存在“难教”与“难学”的现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是本门课任课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家barrow首创并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高等医学教育中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倡导学生通过自学、分组讨论协作解决问题[2]。自pbl教学法提出后,在我国许多高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认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5]。笔者结合近两年来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实施对象
实施对象为20
14、2015级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本课程开设在大三秋季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生物学基础课程,对于dna、rna、蛋白质等要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要学习的对象并不陌生,但是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新知识的渴求程度也不等。
二、实施过程
(未完,全文共2545字,当前显示7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