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已蓄势待发

住宅产业化,蓄势待发

经历了黄金十年的房地产企业家们正饱受冬天的煎熬,在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的背景下,这个寒冬之冷,时间之长,让他们开始意识到,未来的十年,行业游戏规则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企业要想继续在这个行业中生存下去,再不转型恐怕则寸步难行。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市场的需求巨大,而另一方面,国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呼吁也越来越高,而要抓住住宅建设这一历史发展机遇,住宅产业化在转型路上不失为一个新的风向标,因为它不但能使住宅建设告别粗放发展方式,提高建设、管理的劳动生产率和住宅的整体质量水平,更符合国家政策所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生产方式。

路漫漫

“住宅产业化”最早是由日本专家在1968年提出,其目标是通过用工厂化、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解决民众的住房问题。我国提出这个概念也至今也约20年,住宅产业化却一直发展缓慢。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国缺乏有效的产业政策。政府推行住宅工业化的产业政策,应制定相应住宅生产工业化促进制度以及住宅体系生产技术开发制度,来支持住宅新产品与新体系的开发、推广和普及。此外,技术研究基础工作的乏善可陈,是住宅产业化工作开展得比较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专门从事住宅产业化的企业屈指可数。再次,除了相关政策的激励外,更多是因为我国住宅市场发展速度之快,已经使得产业化无关紧要,就像上轮牛市,不管你是否会炒股,只要将钱扔进股市投资任一股票,就会赚得盆满钵满。开发商们只管低头赚钱,哪里顾及未来住宅市场的发展趋势,也不会去考虑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住宅产业化更无从谈起。目前,住宅产业化已经得到了众多政府部门的重视,北京市的住宅产业化试点示范规模在2012年将达到当年住宅建设面积的7%,2013年至2015年达到10%;上海将于2015年内实现本市装配整体式住宅面积占住宅开工总量的20%左右;全国首个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沈阳首批770万平方米现代建筑建设全面启动,到2015年沈阳的目标是装配式现代建筑总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

向耗能、低质说“不”

住宅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劣势不容忽视。首先,是由于工业化水平低下引发的劳动生产率低下、工程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在住宅建造的方式上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等现场制造阶段,工程质量及进度大部分仍然取决于工人的水平。“滴、漏、跑、冒、渗”等现象成了住宅建


(未完,全文共3097字,当前显示100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