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
**县民宗局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情况调
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县委办《关于在全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情况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局于8月初对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族团结的历史及现状
(一)**县情基本情况
**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全县国土面积1893.42平方公里,辖2乡4镇1个农场、39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6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93万人。**是国家重点扶持县。“边少山穷低”是**自然和社会的基本特征。边:就是边境线长。全县6个乡(镇)有4个乡(镇)与缅甸第二特区邦康市接壤,国境线长133.39公里;少:就是少数民族众多。县内聚居着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主的21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山:就是山区面积大。全县除南垒河、南马河流域是小平坝外,大部分均为山区,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穷:就是县贫民穷。2013年全县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亿元,财政自给率为11.36%,农民人均纯收入4726元,按最新标准计算,全县仍有贫困人口4.3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
—1—37.45%;低。就是社会发育程度低。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19年,部分少数民族解放初期几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二)**县民族团结的历史
翻开历史的岁月,**县的民族团结工作,走过了60年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地区形势错综复杂。由于历代统治阶级长期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而造成民族间严重隔阂,加之社会、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彼此间产生偏见。1954年自治区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工作,妥善安置宗教和民族上层人士,动员其子女参加工作或报送到民族院校学习深造;组织民族上层和群众代表到北京、昆明等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自治县成立后,共召开了14届人民代表大会。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歧视性称呼,根据各民族的意愿做了更改。通过切实工作,各民族建立了对党和人民政府的信任。**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团结景象。1990年,国务院授予**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先进县”称号;1994年和2005年又分别荣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受到云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2006年和2009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分别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第四次和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06年和2010年**县先后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有50个先进集体和100多个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2—
(三)**县民族团结的现状
近年来,**县的民族团结工作呈现出了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表现在:
一是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全面形成。**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并将其作为在政治上促进各民族间相互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有效载体常抓不懈。以每年8月份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大力宣扬和倡导“三个离不开”思想,使全县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的意识大为增强,地方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意识和狭隘民族观念日渐淡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普遍形成,巩固和发展了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未完,全文共6282字,当前显示14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