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
“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启示
今年8月,在州委州政府领导的关心安排下,参加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在上海浦东党校举办的调训研究班学习,并考察了“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考察后深深感到,生机勃勃的县域经济是“长三角”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快速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的不断增强。“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阶段,表现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亮点和新特点,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新的启示。
一、“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一)县域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率先实现了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经济市场化水平明显地高于大城市。在研修中我们发现,“长三角”地区各个领域的市场化的改革最先都是从县域经济开始突破,并取得实质性成效后才向大中城市拓展的。
(二)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主力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长三角”的县域经济中,国有企业很少,国有经济的基础十分薄弱,乡镇企业异军崛起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目前,98%的乡镇企业完成了转制。乡镇企业整体上已转为产权明晰的民营经济。转制后的乡镇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
(三)市场建设和营销队伍不断壮大,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体系建设和农民营销队伍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浙江全省有4400个各类专业市场,市场成交额近4000亿元,其中超百亿元的市场3个。
(四)产业发展从多样化转向特色化,块状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柱。20世纪90年代以来,把小城镇与专业市场、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企业群和特色产业集聚区,有效地促进了县域产业从多样化转为特色化。县域经济发展最快的几乎都是区域特色块状经济优势明显的地方。
(五)城镇化提升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以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城镇化成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动力。县级城市和中心镇,都开始按照中小城市的功能要求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县域城市化建设取得了神奇的进展,许多县城和中心镇面貌在短短的二三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六)以发展效益农业为突破口,效益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调整农业区域结构,着力培育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和品牌农产品,是“长三角”各县发展效益农业的突破口。
(未完,全文共3251字,当前显示104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