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中职工思想问题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三项制度”改革始于年,是农村信用社劳动人事改革的重大举措,主要包括劳动用工、岗位竞聘和绩效挂钩三个方面。它既是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其重要性勿庸置疑。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效果不容乐观,并导致一些信用社无所适从或持消极态度,

给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难度。本文结合农村信用社“三项制度”改革的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其改革的重点与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劳动用工缺陷显露

.员工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发展需要。一是进口关问题。由于诸多因素,信用社管理体制几经变革,造成在用工管理上失之过宽,反映在用工问题上是放松进人条件,降低“门槛”,所招人员过滥、过杂,基层社存在乱进人和不合理进人现象,缺乏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机制和手段。二是出口关问题。出口不通,人员退出机制运转不灵,成效不明显。虽有内部退养条件,但相关政策不配套,内退人员既占人员编制又占工资指标,从而加大了基层社人员紧缺和在编人员过多的矛盾。[]

.专业人才匮乏,基层人员紧张,阻碍业务发展。一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奇缺,无法适应网络电子化建设的需要。科技应用率低、服务手段落后成为制约信用社发展的“瓶颈”。二是法律专业人才紧缺。基层社员工法律意识淡薄,违规违纪违制现象时有发生,业务管理缺乏可靠的法律保障,特别是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不知道如何规范法律手续,如何自我保护,一旦出现纠纷,容易受制于人,处处被动,酿成风险和损失。三是基层社人员紧缺,素质偏低。基层社每年都有老同志退休,加上一部分提前内退人员,职工总数逐年下降,而且普遍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城区社人满为患,乡镇社人员紧缺。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的战略性调整,整合机构网点,信用社的金融服务任务日益加重,基层社人员更显不足。特别是在山区,加之撤乡并镇后,机构网点相应收缩,内勤人员工作量成倍增加,无法交流或轮岗,很多员工一社一岗定终身,长期“坐井观天”,综合素质难以提高,特别是大量从事手工操作的普通员工已明显不适应信用社改革发展的需要。

.没有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因管理体制等因素影响,特别是信用社与农行“脱钩”以来,整个行业至今未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基本上没有实施新进员工的“三基”岗前培训和在职员工新业务培训,造成信用社业务经营单一,与其他金融同业竞争乏力。

.缺乏对人才的储备,员工队伍青黄不接。一方面,由于工作环境、待遇等因素,目前,信用社从年开始面向普通高校招收的大学生已有部分离开,信用社业务迅猛发展、企业化管理、多元化服务的要求与人力资源储备不足的矛盾相当突出。另一方面,信用社缺乏长远的用工计划和有效的人才储备。目前,大多数员工是年代参加工作的老同志,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突出,员工队伍即将面临新老交替和青黄不接的处境。[]

(二)岗位竞聘难以实施


(未完,全文共4829字,当前显示12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