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完善国税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的思考

加强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思考

金昌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

彭正国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强调,建立健全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把防止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国家税务总局肖捷局长指出,要把内控机制建设作为税收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税制、征管、内部行政管理等改革,积极完善内部岗责体系,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链条,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腐败风险。国税部门作为国家的重要执法部门,承担着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的职能,如何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构建国税系统大预防格局是当前需要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内控机制相关理论概述

1.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理论来自国外,始于企业,其从20世纪40年代提出,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和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阶段。近年

1来,我国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2001年,财政部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全国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促进了我国内控机制建设的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内控理论概念逐渐清晰完备。一般认为,内控机制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充分实现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内部人员从事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的一套政策、制度、措施和方法。2004年,第十八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会议就公共部门内部控制达成了共识,认为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就是保证政府(机构和组织)有效履行公共职责,拒绝舞弊、浪费、滥用职权、管理不当等行为而产生的控制流程、机制与制度体系。作为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就是国税部门及其人员为实现多元的工作目标,最大限度地降低以至避免职务、廉政风险而建立的控制流程,采用的控制方法、手段,形成的科学、规范、严密的制度体系。

2.内控机制的要素。内控机制包括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五大要素。内控环境是指税收风险理念、税务文化环境、领导班子、干部人事激励机制、税收权力和职责的划分、执法检查等。风险评估指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评估出税务系统内部所有执法和管理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控制活动指税收风险得以应对和控制的政策和程序。信息和沟通指在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部门之间、层次之间、内部外部之间,能否顺畅传递信息、2有效的沟通。监控指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加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估,对偏差加以修正。

二、充分认识内控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未完,全文共3594字,当前显示11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