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学习体会
中原地区的婚姻文化探讨
中原地区的婚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深深扎根于国人的社会生活之中。
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理位臵的影响,从古时起,中原地区婚俗就十分注重传统。青年男女的终身大事多数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周朝时制定的“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的“婚姻六礼”,几千年来一直是新人结婚时遵行的参考准则。贴喜字、坐花轿、拜天地、闹洞房等由中原地区起始的传统仪礼,流传至今,趋向全国,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生动的风情画卷。历经朝代更迭和风俗流变,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原地区,一些繁琐、低俗的礼仪逐渐被革弃。
时下,中原婚俗文化处于不断的演进变异之中,婚庆市场日渐繁荣,婚礼的花样更是层出不穷。许多现代年轻人已经把婚礼演变成彰显个性的平台,挖空心思,选择一种独特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婚姻大事。诸如“自行车婚礼”“水下婚礼”“热气球婚礼”“马车婚礼”“公交婚礼”“冰上婚礼”“游艇婚礼”“蹦极婚礼”等名目各异的婚礼方式,令人眼花缭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此同时,虽然部分传统礼仪已渐渐省略,但一些陈旧而有趣的婚礼习俗仍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在一个个“花轿婚礼”“马车婚礼”“窑洞婚礼”上,人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中原地区旧时婚俗的古朴和传统中原婚嫁礼俗最早出现在古代对偶婚末期和个体婚初期,至西周时期趋于完善,逐步形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在此基础上又演化为提亲、定礼、迎娶等婚俗,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主要的婚俗。
结婚礼俗
一、提亲。亲朋好友根据两家家庭及子女情况,认为门当户对,即可说亲。(其实,门当户对,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双方家境、文化背景相似或互补,有益于新人将来生活。并非完全封建因素)
二、相亲。男女双方没有什么异义后,可约时间让双方家长及子女见面。农村多在男方家庭,城镇多选公共场所。男方备茶饭相迎。寒暄后,双方家长避开,男女双方单独交谈。如男方同意,备红包一个,有现金200元以上,取双数,交女方。女方同意则收下。农村尚有奉鸡蛋茶的习俗。男方家长(为妈妈),煮荷包蛋一碗,放白糖或蜂蜜,由男方转呈女子,女子若同意,就喝下。若吃饭,主食应吃面条,以示拉扯成亲之意。
三、定亲,换表记。互换男女年庚,即生辰八字。男方送定亲礼。衣服若干套,首饰若干,现金若干。省事的,干脆全部现金,然后,让男女双方或在男方长辈陪同下,到商场选购。定亲时,男方到女方家做客。
四、日常礼俗。定亲后,男女双方经常走动。但春节时,男方需在春节前,向女方家送礼,即串亲戚。主要有肉、馒头。讲究的,女方家长还给男方压岁钱。
(未完,全文共3262字,当前显示108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