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皮山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2010年11月7日皮山县藏桂乡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经验汇报材料

自基础教育改革实施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课改工作,加强了课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由校长亲自抓,确保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制度整改,条件保障,舆论宣传,对改革过程指导和调控。我校课改实施的基本指导原则是“立足本校,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全力推进”。

一、大力深化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光辉成就,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几年来,我们细心钻研“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研究各类有关课改的刊物、资料,细心聆听专家讲座,使全体教师对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了初步的认识: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科目本身和缺乏事例的现状,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老师们有了这样的课改理念的基础,为下步课程改革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改革

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重点做了以下几点:

1、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1叶圣陶先生说:“一堂课,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教师讲课”,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关注了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的“学”设计教师的“教”。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而不是突出自己的“讲”,要看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而不是看教师如何“表演”。教学定位是学生的“学”,要根据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案。

(2)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不仅注意培养优生,更关注对学后进生的指导,不仅让他们“学会”而且要让他们“爱学”、“会学”,不仅让优生吃得饱,而且让学困生吃得好,真正做到教学面向主体学生的发展。

(3)关注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问题,从新的可能性、新的角度去看新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

2、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学生丧失了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关注了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2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质疑创新精神。

三、使学校管理科学化


(未完,全文共4779字,当前显示127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