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青阳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定稿)

青阳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

青阳县人民政府(2014年10月15日)

青阳县县域面积1181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10个村,10个社区、街道居委会,总人口27.3万,其中农业人口22.7万人。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坚持工业与旅游并重、生态与产业相融、城市与乡村共建,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安徽省文明县城、安徽省双拥模范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县等称号,2013年列入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8.2亿元,增长10.5%;财政收入13.2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9亿元,增长29.2%;规模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16.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亿元,新引进规模项目90个;接待国内外游客779万人次、增长29.8%;实现旅游总收入84.5亿元,增长31.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95元,居民储蓄存款位居全省前列。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重点汇报我县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的有关情况: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现状

长期以来,受经济规模、发展方式、地形地貌、人文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县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我县城镇化率仅为22.3%,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随着我县工业主导地位的逐步确立,

二、三产业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城镇化水平也随之提高。到2013年,我县城镇化率达48.3%,比2000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人的城镇化”来看,我县的新型城镇化还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和不足:

(一)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从我们调查情况来看,截止2013年底,农业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达5.1万人。而我县开发区“一主五辅”园区目前吸纳就业人员为1.1万人。以开发区(东河园)人员较多27家的企业为例,共有工人2489人,平均每户企业吸纳就业人员为92人,人员最多的企业也只有300余人。人均工资水平约每月2500元。而根据我们在浙江台州的调查,在那里工作的205人,平均工资在每月5319元。两相比较,我县产业的劣势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为明显,主导产业优势不2强,特别是园区内的优势产业少,大型的集约型的企业群甚少,部分企业成长性、带动性不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商标地理注册产品吸附力不够,使我县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带动力不足。再从开发区(东河园)人员较多27家的企业共有工人2489人的结构分析:分地域来看,外地籍(县外)人数为404人,占总数的16.2%;本地籍(县内)人数为2085人,占总数的83.8%;分户籍来看,在本地户籍中城镇户口608人,占29.2%;农业户口1477人,占70.8%,其中蓉城镇(县城所在地)724人,占49%;其它乡镇最多也不过160余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县开发区(东河园)在人员集聚上能力不足,对县城所在地之外的乡镇的就业带动力不强,现阶段加快新型城镇化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就近城镇化”。


(未完,全文共5405字,当前显示13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