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野外矿物岩石的观察1经典教科书

《观察、描述矿物

(一)》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第4节内容。在《岩石的组成》中,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之后,便进入了本课时——《观察、描述矿物》的学习。由于不同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构造不同,其物理性质和形态特征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形态、颜色、条痕、硬度、光泽、透明度、发光性、味觉、嗅觉、触感等很多方面。本教材考虑到学生水平,《观察、描述矿物》只安排了从颜色、条痕、软硬、光泽、透明度和形状几个主要的方面观察和描述矿物,分两个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是通过颜色、条痕、硬度三方面进行简单的描述矿物;光泽、透明度和形状将在第二课时进行学习。

矿物的颜色、条痕、软硬是科学家在研究矿物、描述矿物时所必须的几个角度。本课时首先安排矿物的颜色和条痕,再安排矿物的软硬内容。在教材设计上符合人感知外界事物的敏感先后顺序,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特别是:在条痕活动中,一定得选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进行;在比较矿物软硬活动中,设置用指甲划、用铜钥匙划、用小刀刻画矿物,将硬度的等级简化为“软、较软、较硬、硬”四个。不是随随便便安排的三样东西,而是在野外工作时,人们确实是用这三种随身物品来初步判断矿物软硬的。因此在教材安排上,本课相当的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也得充分体现这点——像科学家一样带着孩子观察、描述矿物。

学情分析:

观察、描述矿物的颜色比较简单,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经验,对于矿物颜色的观察不难描述。所以,这部分活动的重点应落在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条痕上。对学生来说,“条痕”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个容易混的概念。它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不是矿物划过瓷板后留下的划痕。这一点在教学中需要强调。

观察矿物的软硬,教材介绍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几种矿物之间的相互刻画,这种方法,学生在三年级比较材料硬度时已经学过,是学生的原有经验。第二种方法,是用指甲、铜钥匙和小刀,看矿物是否留下划痕,来判断矿物硬度。第二种方法是本环节的重点。两种方法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情况下,选择正确合适的方法进行判断才是科学的做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95%以上知道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点,也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

2、在识别矿物时,清楚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的矿物具有相同的色彩,知道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一部分同学能适当举出例子

3、在比较矿物软硬时,知道硬度高的矿物可以将硬度低的矿物划出痕迹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像科学家一样,用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的方法观察矿物的条痕,清楚矿物的条痕颜色可能跟外表颜色一样,也可能不一样,条痕颜色比外表颜色更可靠;

2、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像科学家一样,用指甲划、用铜钥匙划、用小刀刻画矿物的方法判断云母、长石、石英的软硬;

3、

在小组合作的同时不忘自主学习,独立记录自己的记录单。【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掌握好的方法,像科学家那样研究,可以使科学研究更加准确可靠。教学重、难点:

重点:清楚矿物的条痕颜色可能跟外表颜色一样,也可能不一样,知道条痕颜色比外表颜色更可靠;


(未完,全文共4037字,当前显示132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