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11月7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在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要“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党中央对农村文化建设提上了重要的日程,针对当前城乡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更清醒地认识城乡文化的相互关系,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文化,挖掘城乡文化的潜力,促进城乡文化的共融,更快更好地促进农村文化的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一、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
(一)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相互独立。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是两个区域文化的概念,城市文化是指在城市这一区域内人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农村文化是指在农村这一区域内人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其所产生的区域的不同,也正是这一点,使得二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内涵。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集聚性、独特性、综合性、抽象性等特点,其内涵包括了以社会管理、经济建设、工业化为重心的知识形态文化,以冒险、创新、利益为核心的观念形态文化,以大众文化或市民文化为中心的文学、绘画、音乐、电影、建筑等艺术形态文化。而农村文化发展则具有分散性、传统性等特点,其内涵为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知识形态文化,以继承、守业、血缘为核心的观念形态文化,以民间民俗文化为中心的曲艺、文学、绘画、建筑等艺术形态文化。
(二)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发展的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作为区域文化的两个类别,它们的发展又具有共通性,具体表现为二者的发展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发展相互交织,突出表现为一定地域内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虽然具有不同的特征,便都具有该地区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包容或统一于该地域内的民族文化之中。它们相互交织还表现为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的不断调整和不断适应,这种适应性尤其表现在文化发展较好的城乡结合部(即郊区或一些小城镇),表现在进城或下乡的一些人对农村或城市文化环境的不同程度的适应。
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可以表现为积极影响也可以表现为消极影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文化可以通过自身具有的辐射作用,通过一定的媒介,把城市文化的知识、观念和艺术等形态的文化辐射到周边农村,进而影响整个农村文化,只要把握好媒体的引导,这种辐射作用就会表现其积极的一面,对农村文化起到促进作用,加速其更新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如果把握不好,城市文化中的消极一面如低俗化、极端利益化等就会侵蚀到农村文化社会生活中,对农村文化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样,农村文化通过一定媒介的传播和引导,也能对城市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可以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促进城市文化的民族化、促进城市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接轨等等。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如果不加限制和管理,农村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如守旧和迷信,将不断以各种形式对城市文化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制约城市文化的发展。
(未完,全文共6295字,当前显示141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