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唐山移动厕所农村改厕

移动厕所农村改厕

农村改厕介绍:

农村改厕是指农村厕所进行改造,使之具有方便、卫生和舒适的使用环境,且具有一定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功能的一个过程。改厕工作是农村卫生挤出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卫生工作深入农村和社区、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一项具体举措。建设卫生厕所和对粪便无害化处理,可以提高粪便的肥效,控制粪便对环境的污染,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对于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传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用厕状况是社会经济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指标,2001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了"世界厕所高峰会议",中国、美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会议上发言说,"不重视厕所的国家,没有文化和未来",足见厕所状况的重要意义。厕所文明在中国由来已久,世界上第一个坐式水冲厕所2000年前产生在中国。即使如此,长期以来的中国,特别是占中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村,用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解放以前的农村,普遍的状况是“人无厕所猪无圈”,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六七十年代开始进行“两管五改”工作,所谓两管五改指的是“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善环境卫生。”在国家的提倡和扶持下,很多农村的厕所改变为浅坑式厕所。如果要编一部新中国“农村厕所革命史”的话,这大概可以称为史前期。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有关专家学者对人民的用厕状况重视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嘉明就发出了“中国需要厕所革命”的呐喊,成为中国“厕所革命”一词的最早提出者。在《九十年代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中国政府正式向人民和国际社会承诺:全国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在2000年底达到40%。这一目标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因为当时的农村厕所卫生形势是很严峻的。1993年,在“全国农村厕所及粪便处理背景调查和今后对策研究”时发现,全国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7.5%,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才有13.5%,


(未完,全文共2622字,当前显示8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