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若干问题的思考
社会组织能够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但从实践来看,要发挥好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参与,解决机制的问题;二是如何持续,解决能源问题;三是如何提高,解决人才问题。这几年,上海围绕这三个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主要情况如下:
一、用社会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解决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问题
我们理解,社会创新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以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为主体,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创造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行为。社会组织根植于社会、面对于群众,善于发现社会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是社会创新的重要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要求是指导中国社会创新的理论依据。
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与行政机制相比,社会组织不仅是更加有效的供给者,同时是更加主动的创新者。当前在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社会组织的数量有限,市场竞争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二是社会组织开拓创新的能力不强,难以激活社会建设内在活力。为此,上海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模式上进行不断探索,努力把发展社会组织与培育社会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今年7月5日“上海市社会创新孵化园”的正式开园,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副部长姜力等领导出席开园仪式。孵化园由上海市民政局立项,福利彩票公益金提供资金支持,委托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运作管理。其主要功能:一是建立社会创新的支持系统。孵化园致力于创建新型政社合作机制,通过搭建政府、企业、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之间深入沟通的平台,推动跨界合作,实现社会创新。同时利用这个平台培育和发展优秀的、具有一定自我造血功能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并以创新高效的公益项目来吸引公共资金投入,并广泛吸收来自
企业和公众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协助,以解决社会组织有创新能力,但缺乏创新资源的问题。
二是促进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孵化园将在未来的三年内每年为30家以上社会组织提供能力建设和咨询服务等支持,特别是残障人帮扶类机构,每年培训1千人次公益创业者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同时还将为这些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新型公益机构提供注册、宣传和筹资等
(未完,全文共3146字,当前显示10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