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践调研感想
关于农村养老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逐步迈入人口老龄化时代,人口老龄化问题也突出的摆在我们面前。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障正逐渐从家庭层面上升为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课题。为进一步调查了解农村养老保障工作情况,探索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并为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县政府办公室综合调研组对我县农村养老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村养老现状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7%,即步入老年型社会。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人口数量世界第一。根据调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万人,其中城市老年人3856万,农村老年人10801万,城乡老年人男性为7169万,女性7488万,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1619万。与2000年第一次抽样调查相比,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0.2%提高到现在的11.3%,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也从9.2%增至10.7%。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得全社会的老年抚养系数从2000年的15.7%增长到目前的1***%。调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1.3%,占全球总人口的
1.4%,相当于整个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居世界首位,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
从养老方式上看,我国农村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敬老院和其他公共养老为辅。农村养老现状如下:
1.家庭养老是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
2.绝大多数老年人“老有所养”有保障。一是“五保”老人。其二,有子女的老人,其生活水平与子女的生活水平基本相当。有些生活富足的子女争着养老,使老年人过着幸福生活。其三,因各种原因导致特殊困难的老人,也得到了政府的救助。其四,有些经济较富裕的镇、村原村干部每人每月发退休金20—80元。
3.部分农村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余热。一些老年人还在从事田间生产,有的老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被称为“闲不住”的人。由于绝大部分中青年离开农业生产外出打工和搞经营活动。老人们在田间劳动中承担着“一分天下过其半”的重担。
但全国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儿无女的“三无”占一定比例,其中,60周岁以上的占其中的绝大多数。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清原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农村人口养老难的原因
一是农村发展滞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两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大,生产、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普通农民,几千元的种植收入,除去衣食住行等日常花销和子女入学等必要支出,手中没有多少剩余钱财留作养老,赡养老人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使得老年人的家庭养老保险系数逐渐减小。
(未完,全文共3976字,当前显示123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