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广西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重点总结

孙思邈

养生论述。“养性”和“养老”,即养生之道和老年保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1.抑情节欲2.“常欲小劳”和导引、按摩3.依时摄养4.内视、调情5.食宜、食养和食疗6.服食、服水7.养老

钱乙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1.生理特点(1)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气血未实。(2)长脏腑生智意,长骨髓添精神(3)关于“变蒸”之说。

2.病理特点。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对小儿疾患的治疗,主张以“柔润”为原则,反对“痛击”、“大下”、“蛮补”。

刘完素

六气皆从火化:刘氏认为火热与风、燥、湿、寒四气不但可以相兼为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病理性的相互转化。即风、燥、湿、寒四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热生火,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燥、湿、寒的原因之一。①风与火热:风属木,木能生火,风又可以助火,而热极又可生风,因此风和火热可以互相转换,即风能生火助火,热极生风。风火兼化之证甚为多见,当配以清凉之治。②湿与火热:湿邪郁滞,可以化生火热,即“积湿成热”“湿病本不自生,因于火热怫怫郁,水液不能宣通,即停滞而生水湿也”湿和热不但可以互生,并且二者可相兼为病。刘氏治水肿腹胀,每以辛苦寒药为君而利其大小便。③燥与火热:燥邪干燥,易伤津液,津枯则火热自生。热盛伤津亦可成燥。燥则液亏,水乏则热炽,故燥热常兼化。④寒与火热:伤于寒邪,阳气怫郁,不满宣散,可化生热证。热极生寒。热极生寒并非火热化生寒邪,而是“火极似水”的假寒现象。寒热兼化,在临床中常见于“冷热相并”之证。

李杲

一、对内伤热中证的论述:

1.致病原因。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情志失调,身体素弱者,更易发病。

2.病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①阳气不升,伏留化火②津伤血弱,内燥化火③谷气下流,湿火相合④心君不宁,化而为火⑤劳役过度也可直接引起阴火上冲

3.症状:脾胃气虚:肌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乏力);火热亢盛:身热而烦、气高而喘、面红耳赤、渴而脉洪大

4.治疗:治疗原则:用甘温药调补脾胃,甘温除热。代表方:补中益气汤(甘温益气,调补脾胃——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升发阳气——升麻、柴胡;桔皮——导气;当归——行血养血和血,流通)。

二、脾胃论:脾胃内伤说1.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元气即真气,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之。“人身诸气莫不由胃气所化,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2.脾胃为精气升降之枢纽。自然界一切事物时刻运动着,运动形式:升降浮沉。

3.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内伤发病主要病机:脾胃气机失调,升降出入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主要病因:

1.饮食不节则胃病

2.形体劳逸则脾病

3.精神刺激(三者中最重要)(逍遥散)。累及它脏。“脾胃一虚,肺暴受病”“脾胃虚弱,阳气不开”“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

张从正

一、攻邪理论

1、论病首重邪气:因邪致病、论病重邪、祛邪安正


(未完,全文共3581字,当前显示11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