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深圳

深圳特区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意城市的规划,坚持以城市规划为龙头,用以指导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回顾深圳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深圳城市规划的起步时期

1979年,蛇口码头的一声炮响,成为了建设深圳特区的里程碑。从有关资料显示,1979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对先行开发的深圳镇,蛇口,沙头角三个地方进行了规划,以来料加工工业为方向,进行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成区面积为10。65平方公里,人口规划为20万至30万人。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其城市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建设以工业为主,工农相结合的边境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修订了特区城市规划,建成区的规模扩大至6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60万。

1981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了27号文件,明确指出深圳特区要建成以工业为主,兼营商业,农牧,住宅,旅游等多功能的综合性经济特区。为此,深圳市政府于1982年组织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大纲》,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了城市布局,确定城市组团式结构作为深圳特区总体规划的基本构架,编制了总体规划图,并确定到2000年特区人口规模为80万。

这一段时期是深圳城市规划的起步阶段,也是城市规划调整频率最高的时期。

2.深圳城市规划的里程碑

1984年至1986年,深圳市政府组织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将城市规划定为122。5平方公里用地,是特区城市建设的里程碑。这个规划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986年,《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对深圳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了“工业为重点的综合性经济特区”的城市性质,并作了相应的部署,为深圳“七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做了较好的准备。

(2)确定了城市的发展规模。土地利用以全特区为基点,规划[fs:page]建设用地面积达122。5平方公里,并留有足够的发展余地;人口规模确定为110万人。在当时特区处于发展低潮的条件下,这一规划设想是十分大胆的,也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而交通规划则以200万人进行考虑,从而为深圳以后大规划发展情况下依然保持基本正常运转创造了条件。

(3)构筑了“三横十二纵”的道路结构。

(4)在用地结构上,规划了15个工业区,179片居住区,22个市级公园,9个旅游区,1个风景区和总长140公里的道路绿化带,同时对城市中心区的规划构想,留足了发展余地。这一构想经过近10年的不断深化和调整,使福田中心区成为深圳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最重要区域。

(5)提出了深圳城市建设的标准为国际先进水平。

1989年,根据特区发展的新形势,又对总体规划进行了局部修改,将2000年城市规划调整为15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150万。早在1983年,宝安县行政中心迁至西乡,当时就做了宝安县城规划。随后,布吉等重点镇也编制了总体规划。1988年以后,各镇的总体发展规划全面展开,至今已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调整。

1988年,深圳市政府组织编制了《深圳市国土规划》,这是全市总体上最早的一次规划。1990年,编制了《深圳市城市发展策略》,对深圳全市整体发展提出了完整的构思和导向性的安排。1992年,作为撤县改区的重要准备工作,政府批准了《宝安区城市总体规划》和《龙岗区城市总体规划》。1993年起,宝安区和龙岗区分别编制了《宝安区分区规划》和《龙岗次区域规划》,这两个规划的重点是将两区所辖各镇的发展纳入了规划之内,以使各镇的建设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

3.深圳城市规划的成熟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深圳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其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亦显得日益重要。


(未完,全文共5354字,当前显示14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