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及对策

2012年09月14日15:01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期作者:魏星月张关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国有企业全面参与世界竞争,特别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在这场人才竞争战中普遍处于劣势地位,人才流失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对国企人才流动现状分析,探寻了人才流动及人才流失的内涵,分析了人才流失对国企造成的影响,并对国企人才流失的诸多原因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一些应对国企人才流失的建议和对策。

一、人才及其相关概念

关于人才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辞海》中把人才定义为有才智或有高尚品德的人。国家人事部自1982年起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作为人才的统计口径。

广义的人才定义,应该是外延内涵较宽的“大人才”概念,即除了具有过硬的自身素质,潜在的创造能力以及社会性、实践性、进步性外,还应具有广泛性和层次性。因此,广义的人才定义是否可这样表述:人才,是指具有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实践活动中积极作贡献的人。

二、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

人才流动是指人才在地区、行业、岗位等方面的变动。它是生产社会化、科学技术整体化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按照人才的价值规律和社会要求所进行的空间动态调节。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主要有: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的更新、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才竞争的状况以及人才结构的调整等。企业人才流动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企业人才以各种形式在社会范围内的流动,二是企业人才在企业内部的岗位调换和职责变更。人才流动有合理与非合理、正向与逆向流动之分。原则上,凡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流动都可称为合理、正向的流动、反之则是非合理、逆向的流动。

人才流失指的是属于特定群体、组织、地域的专门人才或其他有才能的人,离开自己原来所依附或服务的对象,而到了另外的群体、组织和地域。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才流失,实际上指的是由于竞争主体的地位、环境、条件、实力相差较大而导致一定时期内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方的人才单向地向优势一方转移,双方的人才流动呈现出较强烈的不均衡性和不平等性。

管理学中著名的“卡兹曲线”根据数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才流动率低于5%的企业,是一个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实践证明,有进有出的人才流动,有利于人才价值和潜能的发挥,有利于企业生机和活力的持续增强,有利于人才市场的发育完善。据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经理中,有75%认为“15%以下的员工流失率”是合理的,其中55%认为“5%~10%”是合理的;100%的ceo认为,超过20%的流失率会给企业带来实质性影响。但流失率的具体水平因企业所属行业、企业发展阶段、市场人才供求状况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此次调查得出人才流失的上下限为5%~16.5%。关键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原因,对策


(未完,全文共3702字,当前显示122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